61.第 61 章
p; 苏问弦许久,慢慢道:“我知你用心,可真真,赵家不是只有儿子的。若你不觉得招个赘婿委屈你,我可以娶……”
苏妙真笑着打断他:“哥哥,你真好,宁可自个娶了赵家的女儿,也愿我婚事如意。不过赵家姑娘不太类似她兄长,说起来有些配不上你,还是宋芸和婉玉那样样子好性子佳的合适……”
苏妙真正掰着指头,替他算自己见过的哪家姑娘合适苏问弦,突听苏问弦重重一哼,语气里竟有三分莫名恼怒,“你为我和伯府打算好了,可想过自己?若日后赵越北赴任边疆,你待如何?跟去?到时候父母与我,就得和你相隔千里。”他沉沉道:“且边疆苦楚,非你所知。”
苏妙真一惊,不晓得他哪里来的火气,想了想,觉得多半是苏问弦关心过甚,便轻声道:
“哥哥,他纵去了边关,我也能留在京城陪伴爹娘。你不知,那赵越北他,”苏妙真话到嘴边,咽了回去,没说出柳娉娉一事。
苏妙真含糊道:“别看当初爹爹上任扬州,娘跟了过去。我见现下若夫君外放,都是留了正妻在家伺候公婆,自己带了小妾赴任的。到时候他若真去边关,我是肯定可以留京,孝顺婆母爹娘的。”
“留京?原来你有这样的打算,”苏问弦闻言,神色柔和数分,他缓缓吐气,点头:“哥哥忘了此处,眼下携家眷上任的确实少见,多是在外纳了美妾相伴。”
苏问弦屈指敲敲花梨木座的扶手,不动声色问:“你既然明白不跟去,他身边就会有妾室争宠,这样,都不吃醋么?”
却见苏妙真抿唇笑道:“那哪里能,我又看不上他……压根就没想过和谁举案齐眉,只要相敬如宾,便好了。”
苏问弦目光一凝,又听她含含糊糊道:“谁耐烦跟三妻四妾的男人谈情说……吃醋,那也得我喜欢他啊!”
“我会做个正室贤妇,只要他不让我近身伺候,给他纳一百个妾也无所谓……”
苏问弦听了,暗想,苏妙真似情窦不开,仍是个天真烂漫的性子,更或是——苏问弦沉吟,忆起她在外事政务上的种种机心见识——她对这些内闱争宠之事毫不上心,看得过于透彻明白。
苏问弦听她那句“只要他不让我近身伺候,给他纳一百个妾也无所谓”,望向苏妙真,见她满脸轻松,知她现在是半分儿女情长的想法都没有。他心一动。
两人说完话,苏妙真想了想,取来棋盘,请他指点棋艺。二人便这么消磨掉了下午,又一同去苏妙娣处问候,等到日头渐西,王氏使人过来寻他们用饭,三人一同回上房用饭。
饭毕,众人用茶漱口。
一婆子捧了几套官服来给王氏过目,青袍上绣溪敕,是七品服,苏妙真记得除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外,榜眼探花都是翰林院编修,乃正七品官服,便笑:“哥,明儿是不是就得正式去翰林院任职了。”
苏问弦笑道:“不,我还得先去兵部吏部观政半年。”
王氏叹气道:“谁说不是,本以为要进翰林院的,这下还得去当个什么劳什子九品观政,虽有七品的衔,干的却是九品的事,没意思。”
不入翰林院的进士,按旧制由吏部遴选,以名次先后,依次选取,送往六部三法司,在各个衙门观政办事,这其实是为了让这些新科贵子们能够遍观政事,通达政体,好扩充经验,磨炼能
苏妙真笑着打断他:“哥哥,你真好,宁可自个娶了赵家的女儿,也愿我婚事如意。不过赵家姑娘不太类似她兄长,说起来有些配不上你,还是宋芸和婉玉那样样子好性子佳的合适……”
苏妙真正掰着指头,替他算自己见过的哪家姑娘合适苏问弦,突听苏问弦重重一哼,语气里竟有三分莫名恼怒,“你为我和伯府打算好了,可想过自己?若日后赵越北赴任边疆,你待如何?跟去?到时候父母与我,就得和你相隔千里。”他沉沉道:“且边疆苦楚,非你所知。”
苏妙真一惊,不晓得他哪里来的火气,想了想,觉得多半是苏问弦关心过甚,便轻声道:
“哥哥,他纵去了边关,我也能留在京城陪伴爹娘。你不知,那赵越北他,”苏妙真话到嘴边,咽了回去,没说出柳娉娉一事。
苏妙真含糊道:“别看当初爹爹上任扬州,娘跟了过去。我见现下若夫君外放,都是留了正妻在家伺候公婆,自己带了小妾赴任的。到时候他若真去边关,我是肯定可以留京,孝顺婆母爹娘的。”
“留京?原来你有这样的打算,”苏问弦闻言,神色柔和数分,他缓缓吐气,点头:“哥哥忘了此处,眼下携家眷上任的确实少见,多是在外纳了美妾相伴。”
苏问弦屈指敲敲花梨木座的扶手,不动声色问:“你既然明白不跟去,他身边就会有妾室争宠,这样,都不吃醋么?”
却见苏妙真抿唇笑道:“那哪里能,我又看不上他……压根就没想过和谁举案齐眉,只要相敬如宾,便好了。”
苏问弦目光一凝,又听她含含糊糊道:“谁耐烦跟三妻四妾的男人谈情说……吃醋,那也得我喜欢他啊!”
“我会做个正室贤妇,只要他不让我近身伺候,给他纳一百个妾也无所谓……”
苏问弦听了,暗想,苏妙真似情窦不开,仍是个天真烂漫的性子,更或是——苏问弦沉吟,忆起她在外事政务上的种种机心见识——她对这些内闱争宠之事毫不上心,看得过于透彻明白。
苏问弦听她那句“只要他不让我近身伺候,给他纳一百个妾也无所谓”,望向苏妙真,见她满脸轻松,知她现在是半分儿女情长的想法都没有。他心一动。
两人说完话,苏妙真想了想,取来棋盘,请他指点棋艺。二人便这么消磨掉了下午,又一同去苏妙娣处问候,等到日头渐西,王氏使人过来寻他们用饭,三人一同回上房用饭。
饭毕,众人用茶漱口。
一婆子捧了几套官服来给王氏过目,青袍上绣溪敕,是七品服,苏妙真记得除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外,榜眼探花都是翰林院编修,乃正七品官服,便笑:“哥,明儿是不是就得正式去翰林院任职了。”
苏问弦笑道:“不,我还得先去兵部吏部观政半年。”
王氏叹气道:“谁说不是,本以为要进翰林院的,这下还得去当个什么劳什子九品观政,虽有七品的衔,干的却是九品的事,没意思。”
不入翰林院的进士,按旧制由吏部遴选,以名次先后,依次选取,送往六部三法司,在各个衙门观政办事,这其实是为了让这些新科贵子们能够遍观政事,通达政体,好扩充经验,磨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