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山伯府(二)
�为李氏妇的夫君翻了案。但此事只有苏观河,王氏与她知道。
如王氏所言,她不过十三岁的女子,熟读四书五经尚且不算出格,毕竟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儿家现在不兴只读《女诫》了,精通诗书已经成了个风尚……
但刑名一事,却又不同,传出去怕与名声有碍。苏妙真自己与苏观河虽不在乎,但当时见王氏忧心忡忡,也和苏观河一再保证绝不外露。
苏妙真一时难受,想起李氏妇结案后那双含泪的杏眼,“小姐冒着名声毁于一旦的风险来为妾身翻案,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愿为小姐立了长生牌位,日日烧香敬祷苍天,保佑小姐一家长命百岁”。
李氏妇吃了那么许多苦才守得云开见月明,这还是碰到了一个背景深厚为人清廉宽厚的扬州知府,才不至于官官相隐,却不晓得天下之大,能有几个,有李氏妇那样的运气,而且这运气,也还是滚了钉板,挨了百杖换来的。
苏妙真愈想愈抑,好在她之前已经把这里头的事想了数遍,才没如第一次那般失态到砸杯扔碟。饶是如此,也无意识地拧着帕子,只皱眉寻思道——不知李氏妇现下如何了,她不顾性命为夫君伸冤,想来那一贯难为她的婆母也能碍着这份心意,再不能动辄打骂儿媳了。
如王氏所言,她不过十三岁的女子,熟读四书五经尚且不算出格,毕竟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儿家现在不兴只读《女诫》了,精通诗书已经成了个风尚……
但刑名一事,却又不同,传出去怕与名声有碍。苏妙真自己与苏观河虽不在乎,但当时见王氏忧心忡忡,也和苏观河一再保证绝不外露。
苏妙真一时难受,想起李氏妇结案后那双含泪的杏眼,“小姐冒着名声毁于一旦的风险来为妾身翻案,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愿为小姐立了长生牌位,日日烧香敬祷苍天,保佑小姐一家长命百岁”。
李氏妇吃了那么许多苦才守得云开见月明,这还是碰到了一个背景深厚为人清廉宽厚的扬州知府,才不至于官官相隐,却不晓得天下之大,能有几个,有李氏妇那样的运气,而且这运气,也还是滚了钉板,挨了百杖换来的。
苏妙真愈想愈抑,好在她之前已经把这里头的事想了数遍,才没如第一次那般失态到砸杯扔碟。饶是如此,也无意识地拧着帕子,只皱眉寻思道——不知李氏妇现下如何了,她不顾性命为夫君伸冤,想来那一贯难为她的婆母也能碍着这份心意,再不能动辄打骂儿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