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 64 章
��部分送去暗香坊,再让常旻雇了几名小童沿街叫卖,不过数个时辰,五百份杂报便都尽数卖了出去,还有许多人得了消息去买还买不着的。
杂报如此受欢迎是通政司这些人始料未及的,一份杂报贩价不过五个铜板,虽然这远远低于造价,完全是亏本的买卖,但在华京中却造成了极大的反响。通政使的家族在京中的分店客流瞬间增加了数倍,而能提供杂报购买的天香楼也被塌矮了一层。
新鲜事物造成的社稷影响力令朝中也有了些许声音,但不过五百份的产量还没让大臣们放在眼里,更大的原因自然是很多人根本没有购买到这份杂报,但很快的,他们就见到了这份华京文人圈中口口相传的杂报。
次日,顾淮拍板决定杂报加印,共计一千份,价格不变,同时在杂报上面的一处板块登出了关于商户若有意愿可与通政司联系,有偿刊登商户信息的文字内容。
事实上,通政使大人在看到家中店铺的盛况之后,便直接利索地付了一百两白银,顾淮十分坦然地收了,然后又噼里啪啦地盘弄了一下算盘,给出了一个表格,上面清楚地写着商户想要记上杂报的文字数目大小、占用篇幅面积和对应的价格数额,通政使粗略一算,自己那篇商铺文章约莫也就是二十两白银价位,不免有些困惑,“顾大人,这价格是否低廉太过?”
“开业酬宾的时间段还是需要的,您说呢?”顾淮将预留下来存档的几份杂报整理好,“若要扩大贩卖,我们必须要借助圣上的龙威,同时也要让通政司的名头打响出去。”他已经寻思好了,杂报以两日为一期发售,等第二期杂报赚取的金额数目出来了,他便去请帝王御笔。
帝王虽说明面上像是被通政使的捞钱能力而劝服,实际上应当也是持观望态度。但现在朝廷实在太缺钱了,想要帝王公开表态与民争利,不说百姓会暴动,就是御史们那三寸不烂之舌都够建元帝吃一壶的。
那么要让建元帝有个台阶下……顾淮想到帝王刚发到通政司那份关于顾瑀罪状的圣旨,唇角勾开一抹得意的笑容。
“贪墨案判决下,勋贵之后流放千里。”
顾淮将这份草刊呈递圣上时,建元帝粗粗地略过了一眼,便放在了一边。他的眉目间有些倦意,似乎是太后盛宴那日夜风吹了受了凉。他有些疲累地轻咳了两声,哑着嗓子询问顾淮,“这顾瑀,朕记得乃是顾卿的堂哥?”
“回陛下,正是。”顾淮回应。
建元帝沉默了好一会,方幽幽地再次开口,“朕记得,当初也是你揭了这个贪墨案。大义灭亲,实属难得。”
“陛下盛赞,臣愧不敢当。”
“自然当得。”建元帝提笔,在那份草刊上写下了龙飞凤舞一般的“大善”二字,沐恩太监便捧着回批再递给了顾淮,“且去。”
捧上了帝王的亲笔,新鲜出炉的杂报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贪墨案判决下,勋贵之后流放千里”,另有标注,贪墨金银数为一千数量黄金。
这下整个华京都彻底炸开了,帝王御笔亲提,敢问还有假?之前对于杂报不屑之人也纷纷去抢得一份杂报,一千份杂报售完的时间甚至比前日的五百份还少。
伴随着一千份杂报被卖出去的话题,自然便是头条的顾瑀被责抄还黄金千数两的消息。这次连具体的贪墨数额都出来了,这还是大尚王朝第一次出现这种公开肆无忌惮地了指责一个人,并曝光了其罪行�
杂报如此受欢迎是通政司这些人始料未及的,一份杂报贩价不过五个铜板,虽然这远远低于造价,完全是亏本的买卖,但在华京中却造成了极大的反响。通政使的家族在京中的分店客流瞬间增加了数倍,而能提供杂报购买的天香楼也被塌矮了一层。
新鲜事物造成的社稷影响力令朝中也有了些许声音,但不过五百份的产量还没让大臣们放在眼里,更大的原因自然是很多人根本没有购买到这份杂报,但很快的,他们就见到了这份华京文人圈中口口相传的杂报。
次日,顾淮拍板决定杂报加印,共计一千份,价格不变,同时在杂报上面的一处板块登出了关于商户若有意愿可与通政司联系,有偿刊登商户信息的文字内容。
事实上,通政使大人在看到家中店铺的盛况之后,便直接利索地付了一百两白银,顾淮十分坦然地收了,然后又噼里啪啦地盘弄了一下算盘,给出了一个表格,上面清楚地写着商户想要记上杂报的文字数目大小、占用篇幅面积和对应的价格数额,通政使粗略一算,自己那篇商铺文章约莫也就是二十两白银价位,不免有些困惑,“顾大人,这价格是否低廉太过?”
“开业酬宾的时间段还是需要的,您说呢?”顾淮将预留下来存档的几份杂报整理好,“若要扩大贩卖,我们必须要借助圣上的龙威,同时也要让通政司的名头打响出去。”他已经寻思好了,杂报以两日为一期发售,等第二期杂报赚取的金额数目出来了,他便去请帝王御笔。
帝王虽说明面上像是被通政使的捞钱能力而劝服,实际上应当也是持观望态度。但现在朝廷实在太缺钱了,想要帝王公开表态与民争利,不说百姓会暴动,就是御史们那三寸不烂之舌都够建元帝吃一壶的。
那么要让建元帝有个台阶下……顾淮想到帝王刚发到通政司那份关于顾瑀罪状的圣旨,唇角勾开一抹得意的笑容。
“贪墨案判决下,勋贵之后流放千里。”
顾淮将这份草刊呈递圣上时,建元帝粗粗地略过了一眼,便放在了一边。他的眉目间有些倦意,似乎是太后盛宴那日夜风吹了受了凉。他有些疲累地轻咳了两声,哑着嗓子询问顾淮,“这顾瑀,朕记得乃是顾卿的堂哥?”
“回陛下,正是。”顾淮回应。
建元帝沉默了好一会,方幽幽地再次开口,“朕记得,当初也是你揭了这个贪墨案。大义灭亲,实属难得。”
“陛下盛赞,臣愧不敢当。”
“自然当得。”建元帝提笔,在那份草刊上写下了龙飞凤舞一般的“大善”二字,沐恩太监便捧着回批再递给了顾淮,“且去。”
捧上了帝王的亲笔,新鲜出炉的杂报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贪墨案判决下,勋贵之后流放千里”,另有标注,贪墨金银数为一千数量黄金。
这下整个华京都彻底炸开了,帝王御笔亲提,敢问还有假?之前对于杂报不屑之人也纷纷去抢得一份杂报,一千份杂报售完的时间甚至比前日的五百份还少。
伴随着一千份杂报被卖出去的话题,自然便是头条的顾瑀被责抄还黄金千数两的消息。这次连具体的贪墨数额都出来了,这还是大尚王朝第一次出现这种公开肆无忌惮地了指责一个人,并曝光了其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