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彗
  明光十七年,晤阳城外十里,傅岭。

  这是二月底的时光,春风还有些许的冷,路边田埂旁的小草,刚刚发了嫩芽,放眼望去,一片荒草中藏有点点的绿。

  傅岭后头的青山并不高,一个成年的汉子,一口气跑到山顶,连一盏茶的功夫都不要。

  季路言虽还没有成年,若全力从半山坡上的山神庙跑下来,估计最多也就是半盏茶的功夫。

  他已经憋足了气,往下飞奔了。

  他想去傅家瞧瞧,别是什么不长眼睛的人,来寻小结巴的晦气。

  傅青星,哦,不,现在还是傅白彗,眼中一闪而过的惊慌,还是被蔺觉捕捉到了。

  想想几年以后多么不可一世的傅白彗,也有这么青涩的时候。

  蔺觉缓缓迈进了院门,微妙地停顿了一下,方道:“听闻贤弟也要去百鸣书院,特来相邀同行。”

  这个理由,在傅白彗看来,有些荒诞了。

  要知道,今日不同于前朝,明帝重学,广建书院,仅二十几年,各地新建的书院已有百十座。

  百鸣是其中的佼佼者,前往求学的学子众多,就不说其他地方了,因着离晤阳不过才五十里,有地势上的便利,单晤阳城要去百鸣读书的学子,绝对不下十五人。

  这十五人里,恐怕有郡守家的子弟,还有晤阳大户凌家的子弟,她傅家,虽说也算得上有头面,可同那些人家比,傅家不过就是个乡绅。

  且来人姓的又是国姓,蔺姓本就稀少,听说大多数姓蔺的都住在两百里外的京城,或者更远的封地。

  晤阳倒是也有一户,是去年随乌将军而来的。

  听说是明帝的三子,因为不学无术,二十年前被贬为庶民。

  明帝重病,不知怎地又想起了这个儿子,明后便下了道懿旨,重新将其封了王,便是寿王了。

  听听这封号,就跟民间里娶媳妇冲喜差不多的道理。

  那段时间,晤阳城里只要是能谈论闲话的地方,无不是在说,明后对明帝情深意重,这是盼着明帝长寿呢!

  这些事情,傅白彗都是还在城里的傅家时,听来的。

  那会儿,她刚被乌将军救了回去,整个人还惊魂未定。

  那寿王住在哪里,家里有何许人,如这些事情,都不曾在她脑海里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就是闲话记住了几句。

  如今是仔细想了又想,才方敢确定来人不管是谁,与她大哥都绝不会熟识。

  冲喜这回事吧!冲的好了,就是功臣。冲的不好,那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如今一年过去,明帝还那样,总叫人提心吊胆着他啥时候就驾崩了,可总还有一口气。

  可能,这也是寿王迟迟不能进京的原因。

  就算寿王不能进京,眼前这位是寿王的儿子,亦或是孙子的,也不应该去百鸣书院学习,更不应该来寻她同行。

  心里的疑惑实在是太多,傅白彗又上下打量起了蔺觉。

  蔺觉觉得自己很是大方,任由她从头发丝看到了脚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