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一百一十五章 国力
��来要强,如何能够不急,一番权衡之下,当然是读书为要。

  本来好好的能够让他延长寿命的机会,就这样差点被他白白的给浪费掉了。

  现在如此条件一开,想不修炼都不行了,想想之前一点都没重视的功法,气急之下,一口血就被呕了出来。

  惹得王夫人和珠大奶奶又惊又怒,求了老太太,太医一天几次的请。

  即使如此,本来想着此次恩科要上场的,最后也只能在家里养着兼且将功法捡了起来。

  此后,虽然因为他在功法修炼上的天赋有限,一生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却也让他躲过了英年早逝的命运,勉强也算得上因祸得福吧。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便到了雍正十年。

  大清朝现在早已经面目全非。

  官场上的事情,经过几次科举,早已经被雍正和廉亲王理得很顺。

  村庄里半自动的农用器具已经基本普及,种地再也不是什么苦差事了,更何况修炼了功法之后,这么一点劳动对于现在人的体质来说早已经是小意思。

  由于监管得利,天灾人祸的减少,随着灵气的增多,粮食的产量也大幅度提升,虽然,修炼之人的食量也在增加,但是还是让绝大多数人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商业上,因为有了九阿哥这位热衷于赚钱经商的王爷,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于雍正三年的时候,雍正帝便已经破除了商户三代内不得科举的规定。

  这一举动,让大清境内商人的人数一下子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整个大清的商业氛围也发生了大震荡,以璟亲王为首的一批官员,不得已紧急成立了一个大清商部,隶属户部,专门管理商业相关事情,贾琏现在便在这个部门混的如鱼得水。

  所有商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都在逐步完善。

  没用阿柘提点,以璟亲王为首的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奇才,就已经组成了大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银行。

  大清皇家银号!

  这些年,因为天赐石碑的事情早已经被宣扬的人尽皆知,奇妙之处却没有任何人可以破解。

  所以,理藩院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周边邻国,甚至中亚还有欧洲各个国家的大量访客。

  这些人,本来同中土信仰、文化相一致的还好安排一些。

  但是,有许多人却完全无法接受大清理藩院的安排,例如一些来自清真地区的人,吃食住宿上都要格外注意。

  弄得接待的官员都很想大喊一声:“你这也不行,那也接受不了,为毛还要来这里啊?!”

  但来者是客,泱泱大国怎么能连这点礼仪都没有?

  人一多,事情一多,很多事情负责接待的官员做不了主,只能往上面报。

  但是最后都汇总到了雍正这里,他的脾气本来就不大好,这么琐碎的事情处理起来很郁闷。

  想让阿柘帮忙,这家伙却比谁都狡猾懒惰,更是不可能。

  幸好还有一个长袖善舞的八阿哥廉亲王,朝廷的事情那时候已经理顺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