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险些闹出军-变。
再者,自秦璟带兵悲伤,秦玒始终留在荆州,秦玦一直驻守彭城。
有他们两人在,长安派谁来都没用。
“父皇命四兄掌三州诸军事,非有明旨,一切自是要按照老规矩。”
秦玒还算客气,秦玦的话更加直白。
“趁四兄不在想夺兵权?白日做梦!彭城对面就是淮南,淮南隶属幽州,是桓汉天子潜邸所在!”
“桓汉天子当世英主,此处由四兄掌管,方能免起战事。如知晓掌兵之人替换,你且看看,桓汉明日就会起兵!”
话总能固然有夸大的成分,却非绝对的危言耸听。
长安和建康暂时和平,不代表始终如此。
同为汉家政权,为统一华夏,早晚会有一战。
秦璟的威名传遍南北,有他镇守三州,哪怕只是名义上,建康也不会轻易骑兵。不是害怕,而是需要充足的准备,调集足够的兵力。
有备方能无患。
现如今,朝廷欲收回三州,还是趁秦璟领兵在外,如何能让将士服气?
秦氏以坞堡起家,将士誓死追随,是敬佩秦氏的勇猛,是敬佩秦氏对敌作战的强悍。如今秦策入主长安,称帝建制,曾埋在台下的弊端逐渐显现。
总体来看,长安要收回地方政权兵权绝不算错。为巩固君权,这是必须走出的一步。
桓容也在做同样的事。
然而,秦策和桓容目的相同,面对的问题却截然不同,施行的手段更是南辕北辙。
更重要的一点,桓容直面的是地方豪强和高门士族,秦策面对的是追随多年的老臣,甚至要从儿子手中收回权利。
两相对比,秦策心中也苦,奈何有苦说不出,只能生生往喉咙里咽。
桓容收回君权,不过是刚刚起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一切回到起--点。
秦策的问题更加严重。
步子迈出去,相距百米就是深坑。挖坑的都不是善茬,后-宫-里还有刘皇后和刘淑妃在等着,当真是举步维艰,两步就要崴脚。
奈何路是自己走的,脚下的泡也是自己踩的。
夜深人静时,秦策独坐光明殿,常会凝神思索,事情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答案始终遥远,亦或是他根本不想得出答案。
局面已经如此,回头的代价太大,对秦策而言,只能一步接一步走下去,哪怕脚下伤痕累累,也不能退缩。
太元四年,九月
秦策的第二道旨意送入草原。
之所以有这道旨意,全因之前的使臣在中途迷路,压根没找到秦璟,只能灰溜溜的回京请罪。
知晓事情始末,面对跪在面前臣子,秦策发火也不是,不发火也不是,到头来,只能高举轻放,恕其无罪。
退出光明殿后,使臣一扫之前的战战兢兢,哪里还有半分恐惧。
迷路是真,不�
再者,自秦璟带兵悲伤,秦玒始终留在荆州,秦玦一直驻守彭城。
有他们两人在,长安派谁来都没用。
“父皇命四兄掌三州诸军事,非有明旨,一切自是要按照老规矩。”
秦玒还算客气,秦玦的话更加直白。
“趁四兄不在想夺兵权?白日做梦!彭城对面就是淮南,淮南隶属幽州,是桓汉天子潜邸所在!”
“桓汉天子当世英主,此处由四兄掌管,方能免起战事。如知晓掌兵之人替换,你且看看,桓汉明日就会起兵!”
话总能固然有夸大的成分,却非绝对的危言耸听。
长安和建康暂时和平,不代表始终如此。
同为汉家政权,为统一华夏,早晚会有一战。
秦璟的威名传遍南北,有他镇守三州,哪怕只是名义上,建康也不会轻易骑兵。不是害怕,而是需要充足的准备,调集足够的兵力。
有备方能无患。
现如今,朝廷欲收回三州,还是趁秦璟领兵在外,如何能让将士服气?
秦氏以坞堡起家,将士誓死追随,是敬佩秦氏的勇猛,是敬佩秦氏对敌作战的强悍。如今秦策入主长安,称帝建制,曾埋在台下的弊端逐渐显现。
总体来看,长安要收回地方政权兵权绝不算错。为巩固君权,这是必须走出的一步。
桓容也在做同样的事。
然而,秦策和桓容目的相同,面对的问题却截然不同,施行的手段更是南辕北辙。
更重要的一点,桓容直面的是地方豪强和高门士族,秦策面对的是追随多年的老臣,甚至要从儿子手中收回权利。
两相对比,秦策心中也苦,奈何有苦说不出,只能生生往喉咙里咽。
桓容收回君权,不过是刚刚起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一切回到起--点。
秦策的问题更加严重。
步子迈出去,相距百米就是深坑。挖坑的都不是善茬,后-宫-里还有刘皇后和刘淑妃在等着,当真是举步维艰,两步就要崴脚。
奈何路是自己走的,脚下的泡也是自己踩的。
夜深人静时,秦策独坐光明殿,常会凝神思索,事情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答案始终遥远,亦或是他根本不想得出答案。
局面已经如此,回头的代价太大,对秦策而言,只能一步接一步走下去,哪怕脚下伤痕累累,也不能退缩。
太元四年,九月
秦策的第二道旨意送入草原。
之所以有这道旨意,全因之前的使臣在中途迷路,压根没找到秦璟,只能灰溜溜的回京请罪。
知晓事情始末,面对跪在面前臣子,秦策发火也不是,不发火也不是,到头来,只能高举轻放,恕其无罪。
退出光明殿后,使臣一扫之前的战战兢兢,哪里还有半分恐惧。
迷路是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