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一石多鸟
宠臣 赵樰让白奴不要老是去挖开来看,反正春天已经到了, 不如放室外。
白奴不答应, 春季多雨,他怕番薯会被雨浸泡多了不好。所以还是等晴天的时候才把番薯拿出去晒一晒。
赵纯来找赵樰请教问题, 看到赵樰宫殿的窗前摆着一盆土。
他问赵樰为什么不种花。
“那是番薯, 白奴种着玩的。”
又过了几日, 天气放晴。丽姬骑着白虎在放风筝,很多宫女也围了上去, 就在日照宫前殿空旷的广场上放。
赵樰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看了一会儿,看到赵纯又来了, 就赶紧进去了。
赵纯最近在研究赵国四十七城池之间的关系,他罗列出很多问题,几乎天天都要跑来跟赵樰讨论, 简直比白冢宰和兰司徒还积极。
赵纯知道赵樰在躲他,可他还是要问的。因为他发现一个问题, 赵国的城池数量在减少,赵国建国之初, 城池数量有七十二座,后来慢慢的, 大城池吞并小城池,或者一些小城池因为天灾原因,百姓迁走, 就剩下了现在的四十七座城池。
赵樰假装头疼, 想让赵纯知难而退, 结果赵纯惊喜的说:“这盆里番薯冒出的芽跟我屋子前的芽一模一样。”
“你也种了番薯?”
“不,上次我吃坏了肚子,剩下的几个番薯就被扔出去了。大概是宫奴偷懒,直接扔土里,现在发芽了。”
白奴去查看,赵纯说的是真的。
看来番薯的栽种比他们想的简单,即使没人管也能发芽生长。
但没人知道番薯会什么时候结薯块,也不确定这样栽种能不能种出番薯。
只是能发芽就很好了,实在结不出薯块就算了。
齐国使臣何潘在距离赵国枫都一里地时,远远地就看到了城门里那座高高的楼。
据说那座楼是天赐公主行宫中的最高楼,名望月。
楼原本只是计划建造三层,后来在真阴子的建议下,又追加了三层,高楼的屋檐都是八角造型,每个角下垂一个奇巧铜铃,风吹不响,楼内的人却可以用拉绳控制铜铃。
若天赐公主在望月楼,王都百姓就会在清晨听到望月楼的铜铃叮咚作响。所有想求见公主的人,都是以此为依据,判断公主在不在行宫居住的。这样也省去很多通报,节省大家的时间。
如果公主同意召见,铜铃也会响。
有时候王都百姓能够一天到晚都听到铜铃的响声,因为每天想要求见公主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无论是门客还是商人亦或是平民,都有机会求见公主。
何潘加紧了进城的步伐,他越来越想看看,盛名远扬的天赐公主,究竟是怎样的奇女子,居然能够令万民臣服。
要是齐国能够娶到这样的公主……何潘心如雷鼓,砰砰作响,那必将是齐国之福!
赵樰听说齐国使臣求见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一般使臣出使他国,需要国君的文书先递送给另一国国君,意思是先提前告诉对方,我要派人来拜见你了,还要把大概目的讲出来。
当年还没有这个�
白奴不答应, 春季多雨,他怕番薯会被雨浸泡多了不好。所以还是等晴天的时候才把番薯拿出去晒一晒。
赵纯来找赵樰请教问题, 看到赵樰宫殿的窗前摆着一盆土。
他问赵樰为什么不种花。
“那是番薯, 白奴种着玩的。”
又过了几日, 天气放晴。丽姬骑着白虎在放风筝,很多宫女也围了上去, 就在日照宫前殿空旷的广场上放。
赵樰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看了一会儿,看到赵纯又来了, 就赶紧进去了。
赵纯最近在研究赵国四十七城池之间的关系,他罗列出很多问题,几乎天天都要跑来跟赵樰讨论, 简直比白冢宰和兰司徒还积极。
赵纯知道赵樰在躲他,可他还是要问的。因为他发现一个问题, 赵国的城池数量在减少,赵国建国之初, 城池数量有七十二座,后来慢慢的, 大城池吞并小城池,或者一些小城池因为天灾原因,百姓迁走, 就剩下了现在的四十七座城池。
赵樰假装头疼, 想让赵纯知难而退, 结果赵纯惊喜的说:“这盆里番薯冒出的芽跟我屋子前的芽一模一样。”
“你也种了番薯?”
“不,上次我吃坏了肚子,剩下的几个番薯就被扔出去了。大概是宫奴偷懒,直接扔土里,现在发芽了。”
白奴去查看,赵纯说的是真的。
看来番薯的栽种比他们想的简单,即使没人管也能发芽生长。
但没人知道番薯会什么时候结薯块,也不确定这样栽种能不能种出番薯。
只是能发芽就很好了,实在结不出薯块就算了。
齐国使臣何潘在距离赵国枫都一里地时,远远地就看到了城门里那座高高的楼。
据说那座楼是天赐公主行宫中的最高楼,名望月。
楼原本只是计划建造三层,后来在真阴子的建议下,又追加了三层,高楼的屋檐都是八角造型,每个角下垂一个奇巧铜铃,风吹不响,楼内的人却可以用拉绳控制铜铃。
若天赐公主在望月楼,王都百姓就会在清晨听到望月楼的铜铃叮咚作响。所有想求见公主的人,都是以此为依据,判断公主在不在行宫居住的。这样也省去很多通报,节省大家的时间。
如果公主同意召见,铜铃也会响。
有时候王都百姓能够一天到晚都听到铜铃的响声,因为每天想要求见公主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无论是门客还是商人亦或是平民,都有机会求见公主。
何潘加紧了进城的步伐,他越来越想看看,盛名远扬的天赐公主,究竟是怎样的奇女子,居然能够令万民臣服。
要是齐国能够娶到这样的公主……何潘心如雷鼓,砰砰作响,那必将是齐国之福!
赵樰听说齐国使臣求见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一般使臣出使他国,需要国君的文书先递送给另一国国君,意思是先提前告诉对方,我要派人来拜见你了,还要把大概目的讲出来。
当年还没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