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偷天换日
�燕王手中,城池的太守没有调兵权,或许也有私下屯兵的,但也只是作为私家亲兵护卫自己家的族人而已。若太守想调兵,则需要先跟燕王要来兵符,才能指挥得动那些士兵。

  赵樰也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公玉微:“你不觉得等燕国太守要来兵符后,那城池已经被攻占了吗?这样的兵符,跟鸡肋有无差别吗?”

  公玉微问:“大王不介意兵力分散?”

  赵樰反问:“为何不分散?一个无权无兵的大王,难道不会更让大臣们放心?只有他们对我放心,才会更拥护我坐在王位上。”

  否则赵国就会出现很多像宋玉那样的权臣,那才是养虎为患。

  公玉微有些佩服赵樰的孤勇,不是谁都敢像赵樰这样一味示弱的。若这个度没把握好,很有可能弄巧成拙。

  赵樰对白奴道:“把那个伪造麦城户籍的人带来给孤看看。”

  他是很好奇,谁会想到通过伪造户籍的办法进入王都,此人必定不是赵人。

  要么对方是细作,要么对方就是被通缉的罪犯,迫不得已才来赵国寻求庇护。

  白奴从大牢里提人出来,先把人带去收拾了一番,沐浴更衣净脸熏香,等人变得干净馨香后,才把人往日照宫里带。

  公玉微和那人对视了一眼,那人就像见鬼了一样就要跑。

  幸而白奴眼疾手快抓住了对方。

  “阿微认识此人?”

  公玉微道:“认识,此人是我的家奴,因犯错被我逐了出去,没想到会在此处见面。”

  阿布着急的辩解道:“不,不是这样的。”虽然听不懂公玉微说的赵语,阿布却觉得那一定是对他不利的话。

  赵樰听不懂燕语,何况阿布还带着很重的口音。

  公玉微对阿布说:“姜氏璧在我手中,我已经见过了公主。”

  这两句话其实没有任何联系,但落在阿布耳中,就自动理解成公玉微已经把姜氏璧献给公主了。

  阿布感受到深深的绝望,他本来还打算投靠公主,好不容易跋山涉水来到赵国,最后一条求生的路却断了!

  赵樰问:“你们说了什么?”赵樰不是很懂燕语,他光顾着让追光教那些健奴,自己反而忘记学了。

  公玉微说:“我让他不要害怕,只要告诉我们他从何处得来麦城太守的印章,大王就不会害他。”

  这句话这么长,难道用燕语还可以缩短字句?

  赵樰想也知道公玉微没有说实话。

  不过公玉微的话的确是赵樰想知道的。

  在公玉微的逼问下,阿布道出了原委。

  原来阿布被公玉微放走之后,他没有户籍没有通行证,只好从边界绕行,但赵国对外来人的检查非常严格,阿布根本找不到机会进入,加上他不懂赵语,于是就一直走。

  当他来到麦城附近时,发现很多人从麦城逃出来,阿布趁乱进了麦城,摸进太守府。至于他摸出来的是什么,他也不懂,反正太守印就在桌子上,他盖了印,又从太守府逃了出来。

  赵樰让公玉微问详细一点,太守府为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