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摄政长公主(13)
emsp;她拍拍这个小男子汉挺得笔直的脊背,感觉到那张漂亮的小脸红得都能煎熟荷包蛋了,主人却还是心软地不肯挣扎开来,就怕自己没安慰好她。

  但是那朵桃花那么香,香得人的心都软了。

  .

  春去秋来踏过了时光,七年也不过是弹指间。

  小皇帝满十岁后,在几个保皇党的老臣的坚持和长公主有意的放权下,就开始逐渐接手政权,到了去年封笔的前一日,长公主更是突然开口,让他亲政。

  于是通徽九年,开年的第一件事,便是小皇帝亲政。

  御阶之上,孤零零的只剩一个位置。

  十二岁的宣帝笔直地端坐在上面,没有在听取朝臣意见后再转头询问左侧的长公主,而是沉吟一瞬,便直接下了政令。

  一个早朝下来,保皇党的老臣都笑眯了眼。

  临到了,宣帝朝随侍在一侧的侍人看了眼,侍人站在御阶上,打开了手里明黄色的,绣着威严庄重的五爪金龙的锦帛。

  众臣都猜是对长公主的封赏,低头拱手以示庄重。

  但不过开了头,就惊诧了他们的心神。

  圣旨上一条条,都是对一国之相的罪责的呈列,从当年裕州一案的背后主谋,买官卖官的银两往来,朝堂上的结党营私,藏在槐州的兵马粮草……

  韦相尸位素餐,以权谋私,意图谋反,且已罪证确凿。

  连反应时间都无,这边禁军刚刚将韦相和其任工部尚书一职的嫡长子压入天牢,那边五城兵马司就将宰相府围了个通透,全部送去天牢关押。

  唯一幸免的韦家人,只有长公主府的那位二公子。

  韦相伏法的次日,与其往来牟利的数十位大臣也纷纷落网。

  而职位空缺不过几个时辰,再早朝时,朝堂上多了不少新面孔,原本的主事典薄补了尚书侍郎的缺,新来的则补了他们的缺,理事居然与从前别无二致。

  事已至此,绝非一日之功。

  年初十开朝,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日,宣帝又颁了一道圣旨。

  长公主卧薪尝胆近十年,名誉尽毁,终于在奸臣伏诛之际,得以真相大白。

  那道圣旨并未由大臣执笔,宣帝花了整个春节的时间,逐字逐句地修改,最后一句更是情深意切——长公主执政十年,朕幼弱如此,然国泰明安,政通人和,长公主非是于朕如姐如母,更是于天下如姐如母。

  圣旨被写于皇榜之上,由识字的书生大声朗读,告知百姓。

  然水滴石穿,绝非一日之功。

  便是宣帝在圣旨上不惜贬低了自己为长姐声辩,在百姓之中,那位摄政长公主还是为了美人便不管不顾,满府皆是男宠的人间异类。

  坊市中,茶楼中,最受欢迎的还是长公主和她的男宠的种种轶事。

  若是男宠们要分个排名的话,名列第三的是与那位前韦相府上的二公子,现任的户部尚书韦省之。

  两人之间夹杂着家恨情仇,凄婉转折的故事,赚足了闺中少女的眼泪。

  第二便是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