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五章 挂帅
br />
樊父的右相只是听着好听,其实连太尉可能权力都比他大,他心下着急,却也没办法,年轻帝王不再受他摆布,和樊仲的关系也大不如前。
他曾经在帝王面前提过几次樊仲,都被对方不冷不热的挡了回来,不见就是不见。祁煊是帝王,是一国之君,对方不愿意见他的儿子,他真是没辄了。
本想趁着这次机会,向皇上讨个恩情,把樊仲送到军中,却连开口的时机都没有,皇上一开始就堵了他的嘴,他总不能一开始就荐举自己的儿子啊。
不管樊父这边如何烦恼,祁煊已经将该交代的事,都交代给左相和太尉了,对于两人的忠心和办事能力,他还是很相信的。
等到左相和太尉离开之后,他疲惫的叹了一口气,他现在能用的人太少了,文臣方面还有几个能人,但是武将却是寥寥无几。
所以他才需要燕归,燕归的忠心和能力,正是他现在最欠缺的,再说这两年来时时注意着燕归的他,自然知道对方领兵作战出谋划策皆属上等。
燕归在兵法和谋略上颇有造诣,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每到这时候,他便万分后悔,上一辈子怎么就放过这一颗明珠了呢?不过无妨,这一世万不可能再错过。
隔日早朝,祁煊果然决定御驾亲征,朝中大部分众臣跪下劝阻,左相和太尉却带领着另一众年轻群臣,跪下说道:“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反对的大臣看着左相和太尉带头表态,心下瞬间了然,御驾亲征这个决定,不是皇上刚才临时决定的,怕是早就有此意了。随后原本反对的大臣,识趣的闭上了嘴,皇上已经做了决定,岂容他人再置喙。
三日后,年轻帝王亲披战袍,行祃仪祭牙旗,接过太尉恭敬递上的节钺,跨上马背,率领着廿万余精兵,便赶往边关。
樊父的右相只是听着好听,其实连太尉可能权力都比他大,他心下着急,却也没办法,年轻帝王不再受他摆布,和樊仲的关系也大不如前。
他曾经在帝王面前提过几次樊仲,都被对方不冷不热的挡了回来,不见就是不见。祁煊是帝王,是一国之君,对方不愿意见他的儿子,他真是没辄了。
本想趁着这次机会,向皇上讨个恩情,把樊仲送到军中,却连开口的时机都没有,皇上一开始就堵了他的嘴,他总不能一开始就荐举自己的儿子啊。
不管樊父这边如何烦恼,祁煊已经将该交代的事,都交代给左相和太尉了,对于两人的忠心和办事能力,他还是很相信的。
等到左相和太尉离开之后,他疲惫的叹了一口气,他现在能用的人太少了,文臣方面还有几个能人,但是武将却是寥寥无几。
所以他才需要燕归,燕归的忠心和能力,正是他现在最欠缺的,再说这两年来时时注意着燕归的他,自然知道对方领兵作战出谋划策皆属上等。
燕归在兵法和谋略上颇有造诣,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每到这时候,他便万分后悔,上一辈子怎么就放过这一颗明珠了呢?不过无妨,这一世万不可能再错过。
隔日早朝,祁煊果然决定御驾亲征,朝中大部分众臣跪下劝阻,左相和太尉却带领着另一众年轻群臣,跪下说道:“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反对的大臣看着左相和太尉带头表态,心下瞬间了然,御驾亲征这个决定,不是皇上刚才临时决定的,怕是早就有此意了。随后原本反对的大臣,识趣的闭上了嘴,皇上已经做了决定,岂容他人再置喙。
三日后,年轻帝王亲披战袍,行祃仪祭牙旗,接过太尉恭敬递上的节钺,跨上马背,率领着廿万余精兵,便赶往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