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忽闻知青欲下乡
  很快麦子的播种时节到了。这天清早,刘世清照常端着饭碗混入人群中,一边囫囵咽饭一边聆听老农们唠叨家常。

  “小队长,今儿想问什么?事先说好,俺压箱底的东西可不多啰。”七旬老汉军民他爹早早地吃上饭,这会儿忙里偷闲地卷着一根烟呢。

  刘世清笑:“叔公,这不是要种小麦嘛!我对这块一知半解,就怕上了战场蒙眼抓瞎,被人瞧了笑话。所以想向您请教,看看有什么绝活。”

  军民他爹抚掌大笑:“怕什么,难道那些爷们婆娘还仗着年纪欺负你不成?其实啊,种麦子很简单,只要你记住一秘诀。”

  “什么秘诀啊?”刘世清探头,好奇地问道。

  军民他爹笑了笑,缓慢吐出答案:“走一步摇三下,走三步来回掂几下,正巧不稠不稀指头宽。”

  刘世清低头沉思少顷,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谢谢叔公。”说着,见饭碗光了底,他连忙起身舀了满满一碗回来,又香喷喷地吃上了。

  身旁端着饭碗的几名老汉摇头微笑:“年轻人胃口就是好啊,哪像我们这群年纪大的,贪嘴想多吃点都不行啦!”

  刘世清辩驳:“哪会!我分明听说叔公几个胃口出奇的好,一顿能啃十几个馍馍呢!我看哪,今儿您们不是饭量小,而是面疙瘩顶饱啊!”

  其他生产队的老汉们纷纷点头:“有道理!话说这事还得谢谢八队小队长,免费给我们这群老头子磨面,不知队里队外多少人眼红着呢!”

  刘世清挠了挠脑袋,不好意思地笑:“这有什么,俺不是也经常麻烦您们嘛!用社会主义新词语来形容,咱这叫互利互惠!”

  老一辈呵呵笑了起来。刘世清也跟着笑,心想老小孩老小孩,果然越活越像小孩!偏偏他就喜欢跟这群性格直率的老头子聊天,不仅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延年益寿。唔,可能同类相吸吧!毕竟上世他也活到五十岁,心态上自然与这群老人家更贴近些。

  周围捧着饭碗埋头苦吃的男女老少,一脸莫名地望着这群怪异的“忘年交”组合。更有甚者,眼神一直往这边瞟,待注意到刘世清吃完饭,连忙走上前寒暄,然后央求他给自家免费磨面。

  刘世清一一婉拒了。他知道村里不少人喜欢贪小便宜,明明家里不缺那一两毛磨面的钱,但就是舍不得拿出来。若他今儿为某人开了先河,往后大家有了理,都来使唤他,八队的赚钱计划就要中止了。

  好不容易挤出外围,刘世清刚准备把饭碗拿回家,眼角却瞥见五队社员聪辉叔蹲在马路旁嚼粗面馍馍。他连忙上前询问:“叔,咋还吃着馍馍!俺队磨面机都开近半月了,您还没磨一袋面吃?”

  聪辉叔咽下口中的馍馍,面色发窘地回答:“俺得攒学费给小刚他们上学呢,哪有钱磨这个!”

  刘世清这才醒悟过来,原来聪辉家境况艰难着呢!他自己身患残疾不说,家里还抚养着五位嗷嗷待哺的未成年孩子。聪辉婶身体也不好,早前听母亲说,似乎生孩子那会儿没注意保暖,被伤了身子,落下一身的病痛。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注定成为村里“四不开”的那群。那什么是“四开”呢?一是村里的老干部,有权有势,经常有人求他办事;二是身怀一技的手艺人,例如陶工铁匠纺工和木匠,说不定家里哪天就用得着呢;三是文化人,见识广,能说会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