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五十八章
  “伏阅慈旨,感知皇父忧虑儿臣之心,不禁涕零如雨,不知所言,故书以‘诸事安好’四字而已。儿臣一心谨愿,边疆事好,皇父常健。”

  安置好笔墨,将前几个写岔的纸团儿尽数烧毁,胤禩才拿起薄纸对着豆大的烛光复又看了一遍,塞进了早已准备好的信封中。

  矫情是矫情了些,但想想胤礽前世那封“伏阅慈旨,得知皇父眷恋儿臣之心,不禁热泪涌流,难以自已”,胤禩深感欣慰。

  ……

  书信每半月一封,说起来还是康熙过于担心过头了,胤褆身为指挥官,有调遣军中将士的权利,他以太子身份尊贵为由将胤禩限制在了营盘之中,不予跟随,再者大军驻守漠河虽有四月有余,但两军交战并不频繁,俄国士卒似乎无意战争,就连为数不多的几次小仗也跟过家家似的小打小闹就结束了,另一方面大清至今不能奈何俄国的区区土木堡寨,士气锐减,情况堪忧。

  若是能攻破堡寨,俄国驻守雅克萨的几百士兵自然无法与大清万人大军相比,但堡寨不破,漠河之苦寒,供给之短缺将进一步打击已经低下士气,胤禩根本不敢想象,到那时局势将无法挽回,大清不战而败,耻辱比曾经更甚的场面。

  当务之急,是提高攻城炮的威力,一举攻破堡寨,尽快结束战争,也是唯一的选择。然而此役大军总共携带火枪不过百余支,红衣大炮二十四门,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威力更大的火器与大炮,几乎不可能,先不说大清的工匠有没有这个本事,就算是有,从京城到漠河,少说也得两个月。

  堡寨不能不破,大炮造不出来,难不成让人去撞啊……

  胤禩微微叹气,这一辈子皇阿玛对他处处忍让,兄友弟恭,何为不如意,何为不可为的感觉在十年里近乎消弭,如今算是又彻彻底底地体验了一把,着实是不大好受。

  漠河是极北之地,过四月依旧是夜长日短,不及卯时绝对看不见太阳,胤禩思考对敌之策,常常时光流逝而不知,天空一贯的澄澈而漆黑,不见黎明之光。然而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今日之不幸未必不是明日之大幸,大清还不至于……一败再败。

  此役不比其他,绝不能输。

  次日辰时三刻,天还不曾亮,猎猎风声随着胤俄的脚步卷进了营帐,榻上浅眠之人被冷得打了个哆嗦,随即醒来,微微蹙眉道,“什么时候了还那么莽撞。”

  “八哥八哥,快跟我走,今儿早巡营的萨布素将军拦了个金头发蓝眼睛的夷人,那夷人还说他有妙计献于我大清。”胤俄并不理会,依旧是火急火燎地嚷道。

  “夷人?”胤禩在用冷水拭脸后彻底醒过来了,“在哪儿?”

  “大哥将他安置在了他直郡王的营帐里,正等着我们过去。”

  “那便快去吧!”胤禩揭开了门帘,寒风瑟瑟却掩不住那溢于言表的喜悦。就算是些尚未开化的蛮荒夷人,若是能在此时救大清于水火,他也将感激不禁。

  大帐之中,众将士站在胤褆两侧,一黑袍男子站在中央,金发碧眼,想来就是胤俄口中的夷人了。

  那黑袍人朝着胤禩微微欠身行礼,却没有进一步的动作,站于一旁的胤俄极为恼火,刚想训斥,却被胤禩一把拦住,反倒同样欠身,表达谦逊之意。

  以礼相待,再辅以小恩小惠,一贯是当年廉亲王用的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