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二十五章 变故
�儿臣想问,何为五伦。”
康熙不假思索,答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即为五伦,应遵‘忠孝悌忍善五则。”
“那何为纲常?”太子又问。
“纲常,即为三纲五常,以君为臣钢,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则为五常。”康熙答道。
“既是如此,依儿臣愚见,那娈童面首只不过是个千人枕万人骑的玩物罢了,怎么摆得上五伦纲常的高度。”
“故而,儿臣想请皇阿玛收回成命,让儿臣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报效我大清。”
说罢,胤礽叩头,以表其为国之诚意。
胤礽算得上聪明的了,在康熙面前绕啊绕的,玩文字游戏,绕到后头康熙自己都得承认,其实太子在这件事情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因为自明以来,狎玩娈童面首,已经成为了常态,达官贵人的府中莫不豢养了一两个,而太子此行只是提早了几个时辰罢了。
太子见康熙似乎略有软化的迹象,默默地长吁了一口气,以为事情就那么过去了。
可是他不知道康熙怒的根本就不是他狎玩面首这件事情,帝王震怒是因为他平日的所作所为触犯了一个他的底线——皇权。
今日之事只是一个引子,即使没有今日之事,康熙也得找其他事情打压太子的锋芒。
所以,无论今天太子说什么,也逃不过被罚的命运。
实乃天注定。
“你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康熙一个心情不顺,把手中的茶杯的砸了过去,滚烫的水溅在了太子身上,不算很痛但足够惊悚,吓的他一口气憋在气道里怎么也喘不过来。
“今日,你能将一个娈童当做玩物,来日你就可以置我大清的臣民于不顾,将我大清的安危置之度外。”康熙恨恨道,又拿了一个杯子扔了过去。
“这大清的河山,是我祖拼着血肉打来的,这大清的平安,是朕与众将士数次奋血浴战得来的,怎容得你败坏。”
“想我大清人才无数,若你没有这个贤能,朕,便去找个更好的,当这天下贤主。”
大概是康熙自己最近被刺激的多了,现在也冒出了刺激人的心思,太子不幸落马,成为其发泄的对象。
所以,太子怒了。
这大概就是这爱新觉罗家的通病,性子里天生带着些不计后果的狠厉,胤禩是这样,太子胤礽亦是如此,怎么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尤其,是在他无一实权,而胤禩却掌有多权的时候,最容易把康熙这句带有威胁意义的话想歪。
这样的结果就是,太子的神经一崩,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话都蹦出来了。
“是儿臣愚钝,不能揣度皇阿玛的意思。”太子顺了顺气儿,整个人又风华绝代,信心在握了,这便是说,就算同是不计后果的狠厉,人与人也是不同的。
胤禩一般是目眦欲裂,与平日温文尔雅的形象完全相反,这才得了康熙青眼,以为找到了什么“真性情”,而太子则是与往常一般无二,说起来倒也是冤的。
“皇阿玛早已‘心有所属’,儿臣做什么都比不上,自然是事事错。”
恩�
康熙不假思索,答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即为五伦,应遵‘忠孝悌忍善五则。”
“那何为纲常?”太子又问。
“纲常,即为三纲五常,以君为臣钢,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则为五常。”康熙答道。
“既是如此,依儿臣愚见,那娈童面首只不过是个千人枕万人骑的玩物罢了,怎么摆得上五伦纲常的高度。”
“故而,儿臣想请皇阿玛收回成命,让儿臣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报效我大清。”
说罢,胤礽叩头,以表其为国之诚意。
胤礽算得上聪明的了,在康熙面前绕啊绕的,玩文字游戏,绕到后头康熙自己都得承认,其实太子在这件事情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因为自明以来,狎玩娈童面首,已经成为了常态,达官贵人的府中莫不豢养了一两个,而太子此行只是提早了几个时辰罢了。
太子见康熙似乎略有软化的迹象,默默地长吁了一口气,以为事情就那么过去了。
可是他不知道康熙怒的根本就不是他狎玩面首这件事情,帝王震怒是因为他平日的所作所为触犯了一个他的底线——皇权。
今日之事只是一个引子,即使没有今日之事,康熙也得找其他事情打压太子的锋芒。
所以,无论今天太子说什么,也逃不过被罚的命运。
实乃天注定。
“你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康熙一个心情不顺,把手中的茶杯的砸了过去,滚烫的水溅在了太子身上,不算很痛但足够惊悚,吓的他一口气憋在气道里怎么也喘不过来。
“今日,你能将一个娈童当做玩物,来日你就可以置我大清的臣民于不顾,将我大清的安危置之度外。”康熙恨恨道,又拿了一个杯子扔了过去。
“这大清的河山,是我祖拼着血肉打来的,这大清的平安,是朕与众将士数次奋血浴战得来的,怎容得你败坏。”
“想我大清人才无数,若你没有这个贤能,朕,便去找个更好的,当这天下贤主。”
大概是康熙自己最近被刺激的多了,现在也冒出了刺激人的心思,太子不幸落马,成为其发泄的对象。
所以,太子怒了。
这大概就是这爱新觉罗家的通病,性子里天生带着些不计后果的狠厉,胤禩是这样,太子胤礽亦是如此,怎么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尤其,是在他无一实权,而胤禩却掌有多权的时候,最容易把康熙这句带有威胁意义的话想歪。
这样的结果就是,太子的神经一崩,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话都蹦出来了。
“是儿臣愚钝,不能揣度皇阿玛的意思。”太子顺了顺气儿,整个人又风华绝代,信心在握了,这便是说,就算同是不计后果的狠厉,人与人也是不同的。
胤禩一般是目眦欲裂,与平日温文尔雅的形象完全相反,这才得了康熙青眼,以为找到了什么“真性情”,而太子则是与往常一般无二,说起来倒也是冤的。
“皇阿玛早已‘心有所属’,儿臣做什么都比不上,自然是事事错。”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