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二章 开始
��的,“老八如此用心,朕很是好奇你为了谁而写。”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是为了良嫔娘娘而写。”胤禩低下了头,再三考量决定实话实说,“良嫔娘娘的生辰快到了。”
康熙听了,心里难免酸溜溜的。
作为帝王,他的生辰虽说次次大办,收到的礼品也都是些名家名作,稀世珍宝,但还没有从儿子手里收到一件称心如意的物件。
不是说他们送的不够名贵,也不是不对自己的口味,他们送的也都是精心准备的,但终究不如这些花了心思亲手写的。
“老八倒是孝敬了,不知道皇阿玛生辰时有没有这份荣幸获得你的一卷墨宝。”康熙觉得自己越来越厚脸皮了,竟会到儿子讨起东西来了。
“皇阿玛说笑了,儿臣这字怎么拿得出手,若皇阿玛想要了,他日儿臣必为皇阿玛寻一副名家大作。”胤禩连忙低头作揖,表达自己的惊恐之情,“儿臣素闻四哥的字是极好的,还能给皇阿玛涨点脸面。”
都道是字形如人形,字意显人心,抱着满腔怨意去给皇阿玛抄书,他不是自己找死吗?
所以,这种苦差事还是留给老四吧。
康熙听了,也没恼,只是揣着那卷《孝经》,说道:“胤禛的字的确是好,却是太冷硬了,不适合喜庆的日子里拿出来看,朕觉得你这卷《孝经》的确不错,不知老八是否舍得送给朕。”
……
——为什么皇阿玛会放□段问他讨要东西啊!
胤禩很没形象地翻了个白眼,但因为他是低着头的,也没有人看见,他只能无奈地说道:“皇阿玛想要,儿臣自然舍得。”
不知道为什么,康熙更希望胤禩大胆地说出“不舍得”三个字,而不是用这样并不情愿的口气说出“舍得”。
他的期望,应该是让胤禩更加真实鲜活,而不是现在的守礼拘谨,连头不抬一下。
康熙拿着那卷不完美的《孝经》,默默地叹了口气,离开了静音阁。
这几天的等待和这几分钟的相处,康熙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路到底有多远,一点都不夸张地说,简直比当年擒拿鳌拜还要难上千分万分,最起码擒拿鳌拜时旁边都是有人出谋划策的,现在这种事情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了。
作者有话要说:青衣无话可说,青衣要睡觉。呼,呼,呼……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是为了良嫔娘娘而写。”胤禩低下了头,再三考量决定实话实说,“良嫔娘娘的生辰快到了。”
康熙听了,心里难免酸溜溜的。
作为帝王,他的生辰虽说次次大办,收到的礼品也都是些名家名作,稀世珍宝,但还没有从儿子手里收到一件称心如意的物件。
不是说他们送的不够名贵,也不是不对自己的口味,他们送的也都是精心准备的,但终究不如这些花了心思亲手写的。
“老八倒是孝敬了,不知道皇阿玛生辰时有没有这份荣幸获得你的一卷墨宝。”康熙觉得自己越来越厚脸皮了,竟会到儿子讨起东西来了。
“皇阿玛说笑了,儿臣这字怎么拿得出手,若皇阿玛想要了,他日儿臣必为皇阿玛寻一副名家大作。”胤禩连忙低头作揖,表达自己的惊恐之情,“儿臣素闻四哥的字是极好的,还能给皇阿玛涨点脸面。”
都道是字形如人形,字意显人心,抱着满腔怨意去给皇阿玛抄书,他不是自己找死吗?
所以,这种苦差事还是留给老四吧。
康熙听了,也没恼,只是揣着那卷《孝经》,说道:“胤禛的字的确是好,却是太冷硬了,不适合喜庆的日子里拿出来看,朕觉得你这卷《孝经》的确不错,不知老八是否舍得送给朕。”
……
——为什么皇阿玛会放□段问他讨要东西啊!
胤禩很没形象地翻了个白眼,但因为他是低着头的,也没有人看见,他只能无奈地说道:“皇阿玛想要,儿臣自然舍得。”
不知道为什么,康熙更希望胤禩大胆地说出“不舍得”三个字,而不是用这样并不情愿的口气说出“舍得”。
他的期望,应该是让胤禩更加真实鲜活,而不是现在的守礼拘谨,连头不抬一下。
康熙拿着那卷不完美的《孝经》,默默地叹了口气,离开了静音阁。
这几天的等待和这几分钟的相处,康熙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路到底有多远,一点都不夸张地说,简直比当年擒拿鳌拜还要难上千分万分,最起码擒拿鳌拜时旁边都是有人出谋划策的,现在这种事情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了。
作者有话要说:青衣无话可说,青衣要睡觉。呼,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