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开张
�公章就成了,连店面的地址都没有写。
说到店面李辉就有点犯愁,李家住的是居民院子,虽然也是在大街上,但是并不算真正的临街的地方,要想生意不错的话必须是要重新找门面的。关于门面,这会儿也没有什么私人的门面,都是国家的。他们这第一批工商户得到了秀水政府的大力扶持,门面之类的是由政府来出的。
李辉本来想着最好能在秀川市里头搞一个,那儿毕竟是市区,经济方面的前景肯定比秀水还要好。但是这样一来,还想让公家买单就不现实了。商业经营当然是要在当地才能起到活跃经济的作用,秀水政府可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更不会圣母到出钱出力地让自己的老百姓去搞活秀川市里的经济。
看来只好等到自己的钱攒起来,以私人的名义到秀川市去买一个,李辉有些遗憾地想着。
挑门面是个关键的事儿,从古到今做买卖的人,都知道要把铺子开在好地段,不然怎么吸引买主呢?他们来来回回看了好几处地方后,又犹豫考虑了两天,最后还是挑了自家门口这条街上的一个门面。图的就是离家近,方便,而且本身这条街上的居住人口也挺多,开个小杂货店是不愁没有销路的。
这个门面是老建筑了,土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楼上是个小阁楼。这块地方早前是县里面纺织厂的展示柜台,但是秀水的纺织厂一向经营惨淡,这一次搞改革,上头领导开会一碰头,就把这个门面划了出来给个体户。李辉去看了看,总的感觉是十分的满意,虽然房子是土木结构,但是空间还是很宽敞的。楼下的地方大,空间高,看上去没有压抑感。阁楼也不算小,能囤放商品货物,需用时还可以睡人。两个小缺点就是这种老式的建筑采光不大好,而且这会儿也没有什么卷帘门之类的,每天开店关店的还要一块一块上下门板。总算李大壮还算得上是个壮劳力,且黄玉秀干个体的事儿他也应了下来,上下门板的事情交给他黄玉秀也不算太辛苦。
门面选好,货源也不用操心,有了营业执照他们就是正大光明做生意。因为是以前纺织厂的展示店面,柜台写价目的小黑板都有,所以在李辉的建议下,李家只是用简单的石灰水刷了刷内外墙壁,再把玻璃柜也擦得干干净净的,没过两天,放了两串鞭炮,黄玉秀的小杂货店就开张了。
开张的当天,李辉把手底下租书摊的小弟们都叫来,每个人都发了两分钱,叫他们放学之后就去自家店里买东西。小猴子在一边问说租书的生意怎么办,要不要歇一天?
李辉笑着说:“用不着歇,该怎么弄怎么弄,照常经营,咱们比平常提前半小时的样子收摊就成。如果有人问,你们就说那边开小杂货了,什么东西都有,要去看看热闹呢。”
张万江听了在一边直点头,哥这一招真是妙,租书的生意也没耽误做,还顺带把杂货店给宣传了。
等放学时几个人过去一看,李辉的笑容就更开怀了,生意好的不得了啊。这杂货店还是有自身优势的,黄玉秀人老实,卖东西也不贵,再加上东西又齐全,这就很能抓顾客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店铺分工是很明确的,你要买扫帚买簸箕得到一家店,买了之后你要买针线又得换一家店,买完针线你兴许还得打瓶酱油什么的,你还得换家店。本来这样也多少年都过来了,老百姓们也都习惯了。但是黄玉秀这店一开张,那些本来只是来瞧个新鲜的人就发现了好处了——这多方便啊!再也不用东跑西跑的了,什么都有!
买东西的人是越来越多,黄玉秀由一开始的担忧也变
说到店面李辉就有点犯愁,李家住的是居民院子,虽然也是在大街上,但是并不算真正的临街的地方,要想生意不错的话必须是要重新找门面的。关于门面,这会儿也没有什么私人的门面,都是国家的。他们这第一批工商户得到了秀水政府的大力扶持,门面之类的是由政府来出的。
李辉本来想着最好能在秀川市里头搞一个,那儿毕竟是市区,经济方面的前景肯定比秀水还要好。但是这样一来,还想让公家买单就不现实了。商业经营当然是要在当地才能起到活跃经济的作用,秀水政府可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更不会圣母到出钱出力地让自己的老百姓去搞活秀川市里的经济。
看来只好等到自己的钱攒起来,以私人的名义到秀川市去买一个,李辉有些遗憾地想着。
挑门面是个关键的事儿,从古到今做买卖的人,都知道要把铺子开在好地段,不然怎么吸引买主呢?他们来来回回看了好几处地方后,又犹豫考虑了两天,最后还是挑了自家门口这条街上的一个门面。图的就是离家近,方便,而且本身这条街上的居住人口也挺多,开个小杂货店是不愁没有销路的。
这个门面是老建筑了,土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楼上是个小阁楼。这块地方早前是县里面纺织厂的展示柜台,但是秀水的纺织厂一向经营惨淡,这一次搞改革,上头领导开会一碰头,就把这个门面划了出来给个体户。李辉去看了看,总的感觉是十分的满意,虽然房子是土木结构,但是空间还是很宽敞的。楼下的地方大,空间高,看上去没有压抑感。阁楼也不算小,能囤放商品货物,需用时还可以睡人。两个小缺点就是这种老式的建筑采光不大好,而且这会儿也没有什么卷帘门之类的,每天开店关店的还要一块一块上下门板。总算李大壮还算得上是个壮劳力,且黄玉秀干个体的事儿他也应了下来,上下门板的事情交给他黄玉秀也不算太辛苦。
门面选好,货源也不用操心,有了营业执照他们就是正大光明做生意。因为是以前纺织厂的展示店面,柜台写价目的小黑板都有,所以在李辉的建议下,李家只是用简单的石灰水刷了刷内外墙壁,再把玻璃柜也擦得干干净净的,没过两天,放了两串鞭炮,黄玉秀的小杂货店就开张了。
开张的当天,李辉把手底下租书摊的小弟们都叫来,每个人都发了两分钱,叫他们放学之后就去自家店里买东西。小猴子在一边问说租书的生意怎么办,要不要歇一天?
李辉笑着说:“用不着歇,该怎么弄怎么弄,照常经营,咱们比平常提前半小时的样子收摊就成。如果有人问,你们就说那边开小杂货了,什么东西都有,要去看看热闹呢。”
张万江听了在一边直点头,哥这一招真是妙,租书的生意也没耽误做,还顺带把杂货店给宣传了。
等放学时几个人过去一看,李辉的笑容就更开怀了,生意好的不得了啊。这杂货店还是有自身优势的,黄玉秀人老实,卖东西也不贵,再加上东西又齐全,这就很能抓顾客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店铺分工是很明确的,你要买扫帚买簸箕得到一家店,买了之后你要买针线又得换一家店,买完针线你兴许还得打瓶酱油什么的,你还得换家店。本来这样也多少年都过来了,老百姓们也都习惯了。但是黄玉秀这店一开张,那些本来只是来瞧个新鲜的人就发现了好处了——这多方便啊!再也不用东跑西跑的了,什么都有!
买东西的人是越来越多,黄玉秀由一开始的担忧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