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4000字,二合一)
��第五,中国第一,已经超过了英特尔(109亿欧元)和苹果(97亿欧元)。要知道中国企业历来被称为价格屠夫,利润率远没有欧美同行那么高。

  华为可以说几乎把大部分利润,都投入到了研发上面。再加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比欧美发达国家低许多。欧美同行雇一个科研人员的钱,华为能雇到两个甚至更多的科研民工。所以最终能在技术上反超欧美同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如果说最初那几年,东方研究院还能靠李轩的金手指来实行飞速成长,那么公司现在不但保持住了自己在芯片领域的领先优势,还在液晶、移动通信等其他领域多面开花,靠的则完全是不惜成本的研发投入。

  以东方研究院28%的研发投入强度来计算,公司全年的研发经费高达280亿港币。更何况东方研究院的大部分研发人员都位于亚洲,和另一个时空中的华为一样,在与欧美同行竞争时还能在劳动力成本上获得巨大优势。

  在这样高强度的资金投入之下,东方研究院从1986年以来,已经连续六年每年报批的新专利数量超过500件,更是在1990年第一次以全年申请新专利1047件的惊人数字,力压东芝、日立、佳能等日本企业,成为全球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科技企业。

  而今年的头三个月,东方研究院获批的专利已经达到443件,继续位列全球第一。如果说东方研究院的盈利能力代表着它的现在的话,那么企业科研创新的能力就代表了未来!

  而东方研究院不但拥有着美好的现在,更拥有了光明的未来!再加之李轩在香港那无人不知的“财神李”名头,所以东方研究院的股票受到香港人的一致追捧,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要知道那些股票经纪公司,竟然都开始借助东方研究院上市的机会来拉人开户。他们直接喊出了“错过这一次,后悔一辈子”的口号,不厌其烦的向人宣讲东方研究院,是东方集团最后一家还没上市的核心子公司,大家要是错过了“财神李”白送的捡钱机会,是会遭天打雷劈的。

  于是在这群人的鼓动下,甚至连许多六七十岁高龄、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老人,都想要沾一沾“财神李”的财气,纷纷跑去证券公司开户。

  于是港股市场出现了投资账户激增,市场资金却不断抽离的奇景。与此同时,就连各个银行的固定存款都出现了大幅下降,一些小银行甚至出现了流动资金告急的窘境。

  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联交所的规定,新股认购需要冻结投资者认购的资金。东方研究院的募资总额为465亿港币,以10%面相普通投资者发行来计算,就是41.5亿港币。

  但是东方研究院的新股获得了107倍的超额认购,也就是说将要冻结的资金总额高达4440亿港币。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全港去年年末的存款总额还不到2万亿港币,而因为一次新股发行就要冻结其中的五分之一!

  当然,这并不是说香港人真的拿出五分之一存款来竞购东方研究院的股票,毕竟各家证券公司都会给投资者提供倍数不等的杠杆。而且这些钱也不是真的被冻结住,依旧还继续存留在银行系统之中。

  但这依旧引起了全港金融资本市场的巨大混乱,以至于香港联交所不得不在风潮出现后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对东方研究院的ipo行动予以特例,不对打新资金进行冻结,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