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靖难之役
�连锁反应,七月九日,遵化、密云的守将带领兵马前来归附,燕军兵马一下子增加到十万人。

  七月十一,朱棣如法炮制,带领十万大军攻破居庸关,战后迅速带领大军返回北平,准备应付来自西面怀来的宋忠人马。

  从七月初四,朱棣在北平起事,到七月十一,短短的七八天时间里,朱棣连续占领北平、通州、蓟州、遵化、密云、居庸关,手中兵马也由原来的五万增加到十万,踏踏实实的站稳了脚跟,这一切都和蓝月的出谋划策密不可分,朱棣也心知肚明。

  北平,燕王府,议事大厅。

  燕王及手下大将皆集中在议事大厅,商量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各位将领纷纷献计献策,但总结到最后,眼前的计划还是出不了两条,一是往西攻打宋忠,再就是往东北方向攻打大宁,一旦大宁的十万大军从后面杀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燕王见中将,热情高涨,议论纷纷,只有蓝月沉默不语,便问道:“逸仙有什么高见尽管说出来。”

  蓝月起身言道:“以咱们目前的实力,如果只是割地称王,应该没有问题。但燕王殿下如果想要登上皇帝宝座,除了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了,还缺一样东西。”

  “噢,缺什么东西?”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咱们只想在东北一地称王称霸,以燕王殿下的卓越军事才能,手下将士的忠心耿耿,轻而易举就可以称霸东北,如果想南下京师,咱们缺少一个名号,没有这个名号,这会招来所有人的攻击。”

  这时久不言语的道衍大师站了起来:“小侯爷果然目光如炬,看到了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早在这之前,我翻遍了大明律,以及太祖皇帝留下的诏书,终于找到了一样适合咱们出兵的理由。”

  “噢!如此,请大师快快说来!”朱棣心中大喜,道衍大师精通儒释道,同时还能将大名律倒背如流,他想出来的理由肯定不能差。

  “当年太祖皇帝曾经下过一道诏书: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咱们不但应该上书朝廷,同时可以传檄天下,告诉所有人,当今朝廷内有奸臣,我们出兵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清君侧,是是为了国家而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