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 61 章
怎么给他出难题才好,好叫天下臣民都知道这小皇帝乃是绣花枕头一包草,是个真坐上龙椅压根儿镇不住场子的货色。

  一时间,各种军情灾情的奏折雪片一般飞往京城。全是幕后的人捣的鬼,就要叫小皇帝手忙脚乱,失了帝王的气度。

  小皇帝朝堂上问计众臣,大臣们要么是投靠了忠勇王谋干军前效力的,要么就是不干己事不开口,明哲保身尸位素餐之流。

  小皇帝见了这帮子人就倒胃口,便不忌讳忠勇王的掣肘,硬是擢升胤禛为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同时还暗示胤禛: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有知根知底才干优长的饱学之士,尽可“内举不避亲”。

  胤禛不禁陷入了沉思,现在是向小皇帝举荐胤禩的绝佳机会,但是,要不要这么做呢?以胤禩的个性,虽然他现在表面上看似厌倦了争斗,一副恬淡清和的模样,但是,以胤禛对他两世秉性的了解,太知道他实在是太热爱那种运筹帷幄,将人心物欲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感觉。

  其实,胤禛自己亦是如此。转世为人,骨子里的东西不会变,对权利的渴望深入骨髓,只要有机会,就想要向上攀爬。

  所以,胤禛有把握胤禩在断绝了与滕永怡的关联之后,对自己抛出来的这个橄榄枝绝不会拒绝。

  仔细想想,其实邀胤禩加盟,还是有许多的好处的:一来,可以向胤禩表功,讨他的欢心,缓解目前的关系。二来,胤禩也确实是治世之能臣,有他来帮着料理那些琐碎烦人的人际关系,当是极妥当的。

  说起来,忠勇王和太后两人结党以来,将朝政紧紧抓在手心,尾大不掉,虽然现在是小皇帝亲政,亦是一筹莫展,只觉得整个朝堂就如铁板一张,处处都是忠勇王的心腹掣肘,在关键位置上没有自己的人来助力和执行,想要肃清庙堂励精图治谈何容易?

  胤禛有时候想,小皇帝当前最需要的是多多地提拔游离于忠勇王势力之外的清流之士,委以官职,慢慢地打造起自己的队伍——所谓“帝党”,以抗衡“太后党”及“摄政王党”。

  但是,作为目前小皇帝最着力重用的心腹大臣,胤禛却在此项重责上有些力不从心,要知道,胤禛天性喜怒不形于色,虽然带着天生的威严,却也给人“拒人千里”的表象,不像胤禩,天生一张柔和的笑脸,加上儒雅的外表温润的气质,叫文人们都对他趋之若鹜倾心结交,不过是比自己早来了不足一年的功夫,居然就识得了许多的朋友知交。胤禛相信,若是有胤禩来主做这个事情,他自会很出色地完成,自己就可以腾开手脚去做其他的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胤禛却又十分犹豫,胤禩对自己的态度,实在说不上好,对前尘旧事依然是耿耿于怀,这样的胤禩,可值得信任?他会不会当面答应得好好地,然后在背后拆台,陷害自己,以报前世之仇?

  而且,胤禛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和胤禩乃至其他人都是各有才干,各有千秋,而自己最终能够脱颖而出,博了皇阿玛的青眼,其实也因为是时势所需。

  遥想皇阿玛当政之时,功绩累累,同时,也挖空了国库,再者,他为了自己“千古一帝”的名声,拉不下面子去杀有功之臣,去整顿吏治,这时,这个重任才落到了他胤禛的肩膀上。胤禩为什么被皇阿玛厌弃,就是他“不合时宜”,他越是收揽人心,贤名远播,就越是不能担当起皇阿玛的重任,放开手脚去整顿吏治,去杀人抄家,去干那一系列得罪人的事情。

  而现在,形势又不同了。小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