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 44 章
  胤禛叩首道:“臣之忠心,天地可鉴。”

  小皇帝从龙椅上起身,下来亲自扶起胤禛,慨叹道:“如此,朕便诚心相托了。贾卿实有不知,朕之左右,竟无一人可用,令朕寒心之极。”

  胤禛对皇帝这句藏头露尾的话的来由心知肚明。但是,虽然小皇帝是秘密召见自己,想来此时御书房内外应该已经肃清奸细,料想应无“隔墙有耳”之嫌,不过,皇帝年幼,不知道他做事情是否稳妥细致,还是谨慎为上。

  胤禛便压低了声音,道:“皇上之忧心,臣感同身受。只是,朝堂为那奸人所把持,皇帝身边的近侍,恐怕亦有那人之耳目,臣不敢妄言,非是臣惧怕自身之生死,只恐为皇上召来不虞之祸。”

  小皇帝面色冷凝,道:“贾卿放心,御书房内外,俱是朕之心腹,贾卿只管放胆直议。”

  胤禛说:“是。臣以为,皇上天纵英明,天下之士,谁不望为皇上效犬马之劳?只是,路有奸人挡道,众人忧愤,恨不得噬其血肉。”

  小皇帝得到支持,高兴得身体都在微微颤抖,道:“说得好!朕亦是恨不能噬那奸人之血肉,实在是欺人太甚!”

  小皇帝此话有个缘故。原来,小皇帝不光是在朝堂上被太后和摄政王之忠勇王处处压制,憋屈得不行,还有一次,小皇帝去慈宁宫探望太后之时,居然无意中窥破太后与忠勇王有私。虽然太后非是生母,可是此辱非同小可,叫小皇帝暗恨不已,发誓在自己取得实权后,一定要将这一对奸夫淫|妇狠狠惩治,不然愧为先考之子,愧为一国之国。只是,此时小皇帝还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实权尽在太后和忠勇王二人之手,要是打草惊蛇的话,恐怕那两人联手,立时就会捏造罪名,将自己废了,另立新君。

  小皇帝心想:心字头上一把刀,朕忍。忍到朕大婚之时,太后总没有说辞,总该归政于君,让朕亲政了吧?当时候再来慢慢收拾他们不迟。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前几日,太后忽然对小皇帝说,他日渐年长,渐知人事,该是大婚之龄,摄政王忠勇王之外甥女方氏娴静贞淑,堪为中宫之选。另有太后之舅家之嫡长孙女袁氏,容姿绝艳,性格端庄,可为贵妃。

  如此一来,小皇帝的枕边人亦为政敌之亲信,怎叫小皇帝不忧心如焚,恨不得奋力一搏?

  可惜,朝堂之上,多数官员乃是附庸忠勇王之势,少数官员则是明哲保身,不关己事不开口,小皇帝身边并无可为其出计谋划奔走之人。

  何况,要对抗强大到似乎不可战胜的忠勇王,也非是寻常人可以担任。

  小皇帝一直以来都是隐忍不发,默默地留意观察,京官之中恐怕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那么,外放的官员呢?会有雄才伟略且肝胆照人的忠臣吗?

  于是,贾珠在小皇帝的考察对象中脱颖而出。据小皇帝看来,贾珠可信。第一,本朝在忠勇王把持之下,卖官鬻爵之现象十分严重,而那些靠银子买来的官儿多数都依附着卖官者忠勇王的势力。贾珠是前朝举子,是凭着自身的学识本事考取功名的,应该与忠勇王无涉。第二,据小皇帝调查,贾珠乃是荣国公之后,而其胞姐贾元春曾为先考之妃嫔,现在奉太后懿旨在感恩寺为先帝祈福。如此一来,贾珠必定对太后心怀怨愤,必不可能投向太后一党。第三,当然是贾珠本人才干优长,堪当此重任了。

  还有,贾珠刚才奏对称旨,尽臻尽善,亦是叫小皇帝疑虑尽消,决意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