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明君与诤臣
��信你,前面杀了一个,后面还有来献丹的!

  甄太初咬咬牙,也附议。

  皇帝岂愿意把自己的蠢事公之于众,恨不得拿起案上的书把这两个没眼sè的东西砸出去,却到底顾忌颜面,勉qiáng说了两句场面话,结束了仗下议政。

  陆允明被留了下来——皇帝与他相识有小二十年了,年轻时候的黑历史彼此都知道,皇帝倒不怕在他面前丢人,当然,也是实在没有人能说道说道了。

  皇帝指指刚才程平的座位,气咻咻地道:“程平这个小子,怎么这般愣头青?枉朕拔擢致名位,竟对朕如此无礼……”

  陆允明也想不到程平会在这件事上死磕,但仔细想想,她的圆只是“外圆”,其实拧得很。当年刚上任米南县令,就能跟上司把官司打到朝堂上,现在一部尚书,还有什么是她不敢干的?

  至于这 “釜底抽薪”的计策,倒在情理之中了——她一向又狠又机灵。想到她那日问“陆相莫非也爱来两口五石散”还说什么“夜御十女” 那凶巴巴的样子,陆允明脸上泛起一个无奈的笑来。

  “不瞒圣人说,那日朝会后,她便去找臣了,说这药于身子有害,让臣劝劝圣人。臣也跟她解释了这里面的缘由,她当时便不悦起来,话里话外指责臣于公未能尽到宰辅之责,于私有负圣人之爱重……”

  皇帝有点暗搓搓地幸灾乐祸,诚之有些年没被人这样指着鼻子骂过了吧?

  陆允明抿抿嘴,轻叹,“如今看来,程悦安说的竟是对的。”说着站起身来,郑重谢罪。

  皇帝赶忙拉他,“这怎么怪得你?”又埋怨道,“他这个犟脾气啊……”

  陆允明却颇为公允:“她对臣有成见,对圣人倒是一片忠心。”

  有被指着鼻子骂的陆允明做对比,皇帝心里好受了不少,想了想,倒也是,“他的忠心,朕自然知道的……”

  看陆允明的样子,皇帝却又反过来劝他,“他就是年轻,脾气急,倒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不知不觉便被拐到了“自己宠出来的人,还能怎么办”这条路上。

  陆允明轻叹:“但愿吧。”

  皇帝突然笑起来:“这个小子也确实有办法……你说他哪来这么多主意?”

  陆允明也无奈地笑了:“大约是天生地长的吧?”

  说到程平的这些主意,陆允明又跟皇帝说起程平守云州时把城墙浇成了冰城,城墙头儿上一排人头,又道:“便是城破,还想着用自己的头再骗那桑格略一回……”

  皇帝当初收了长史吴昆关于云州保卫战的秘奏,得知程平这样的安排,不是不感慨的,也因此在她回朝以后,礼遇日隆、赏赉丰渥。

  跟陆允明聊了一阵子,皇帝彻底散了郁气,“君有诤臣,不亡其国”,就这样吧……

  皇帝在自认为朝着“明君”道路大踏步前进的时候,程平也收到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敕书,正式拜相。

  众臣一脸蒙圈:“……”

  不管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在史官笔下,这又是一段明君忠臣的千古佳话。

  从江南回京述职的周望川围着程平转一圈,“你这个小子竟然也拜相了!且是尚书职,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