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余味
/>   曹政江点点头,有些话不需要明说,徐沛的心思他是能揣摩透的。十亿可转债,浦成认购一个亿,浦成那边再多拉几家,然而他再从渚南等地方找几家企业过来参与认购,还是能限制住梅钢系的触手伸得太长。

  ***************************

  在路口与李谷道别,沈淮让徐建也先回去休息,他坐进等消息等到午夜的宋鸿军的车里;这几天刚到徐城的孙启义,此时也在宋鸿军的车里。

  “为什么不直接搞定向增发,”孙启义也是刚刚就在车里听宋鸿军介绍东狮、原野要进行资产重组的事情,他对沈淮的方案里还有一些疑惑,“发行可转债,不是再多一道麻烦吗?还是说你对东狮重组原野轿车厂没有十足的成功信心。”

  “要十足的信心做什么?”沈淮笑道,“凡事都有十成的把握再去做,那就猪都能做选择啊——事实上,凡事能有六七成的希望,就值得倾力而为了,你们说是不是?”

  “……”孙启义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虽然前些年代表长青集团在内地的投资不如意,但孙启义作为长青集团亚太地区的主要负责人,在香港扎根近二十年,在香港华商群体里的影响力还不是宋鸿军现在就能完全赶得上的。

  梅钢系及淮海要进一步崛起式发展,资金匮乏还是排在前面要克服的难题。东江电站已经又启动了青峰坑口电厂及江渚上游第二级大型梯级水电站建设,在渚南及霞浦启动两座鹏悦新城建设,仅这四个项目今明两年内就需要投入上百亿的资金。

  此外还要参与徐东铁路复线改造等工程,梅钢系已经是被外界形容成吸金机器了,但资金还是掐着手指在紧巴巴的用。

  而业信银行的发展,也不可能停下脚步来等梅钢资金充裕后再进行扩张,今年就计划再发行一百亿的可转债用于提高资本准备金率。

  梅钢系这边要是按比例认购,就要再掏十多亿出来。

  沈淮与宋鸿军他们商议,为了避免资金链上的压力太大,这次就决定先放弃业信银行的可转债认购,但这也意味着梅钢系对业信银行的持股未来有可能会被大比例摊薄。

  无论这两三年来在鸿基长青等具体项目,以及长青集团投资战略整体东移上愉快合作,还是寄希望孙启义能发挥影响力,影响更多的香港华商资金进入淮海、进入梅钢系,沈淮、宋鸿军也是跟孙启义关系走得颇近,没人会再提以前的芥蒂。

  “现在就搞定向增发,徐沛省长那边也会尽可能多拉一些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刚才跟我的谈话里,也明确有希望浦成集团继续参与的意思。十个亿的额度,不管是搞定向增发还是发行可转债,给那么多的企业分摊,我们也占不了多少例。我现在力推此事,也就不能将好处明着往怀里攥,”沈淮笑道,“省内现有的轿车装配线,主要生产a级紧凑型轿车;这一次注入十个亿资金,也仅仅够东狮、原野两个企业的乘用车及零部件生产线进行整合、升级,多出来的钱顶天再建一个轿车研究中心;后续还要注入大量的资金,用于a级车的扩产以及b级车的生产、研发。第一次发行可转债,徐沛省长能拉一些企业参与进来认购,我们占不了多少比例,但第二次、第三次再发行可转债,你们说这些企业会不会继续跟庄入局?他们要是有犹豫,那我们就有多占比例的机会。要是第一次就搞定向增发,那第一次参与的企业就都是东江jīng化的股东,他们不愿意、或者无力参与第二、第三次的可转债或定向增发,又不想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