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鹏海贸易的税源
�些改善,也能促进就业,这也是我希望由镇上出面去协tiáo贷款的主要原因。乡镇要拓宽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还是要主动去扶持个体户及企业的发展……”

  “从镇上的角度,出面协tiáo当然没有问题,”何清社说道,“不过现在要信用社挤出三四百万的资金出来,怕是有些难度啊……”

  从六月中旬国务院出“十六条”,收紧银根以来,下面的银行机构就不敢乱放款了,何况鹏海贸易还是私人企业。

  何清社心想镇上现在还没有这么大的脸面,叫资金本来就紧的信用社,拿三四百万的资金借给一家私人企业。

  梅溪镇的经济发展很一般,镇信用社的吸储能力很薄弱,每年能用来放贷的总盘子,可能也就两三千万的样子。

  要镇信用社一下子给一家私人企业放三四百万的款子,这压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鹏海贸易所贷资金,将确保向钢厂进购钢材,”沈淮弹着烟灰,说道,“实际上鹏海贸易从信用社贷款,不需要把贷款真的就提出去,另外在信用社开一个帐户,钢厂也在信用社开一个帐户,款项的划拔,就直接在信用社内部转帐。信用社不会有资金压力,相反的,鹏海贸易还会将他们从其他地方筹来资金,存入信用社的帐户里……”

  说到这里,沈淮侧过头问郭全:“老郭,你看这个方案,信用社会不会接受?”

  “要是实际对信用社的资金压力增加不大,还能多出利息收入来,信用社应该能够接受的。”郭全说道。

  郭全细想想:沈淮的整个方案,也许看上去跟直接压货给鹏海贸易,没有什么区别,但最大的两个好处,就是钢厂至少在帐面上,不会再增加债务规模跟财务成本;以鹏海贸易确立钢材经销的标准之后,现款交易能让钢厂的资金运转率提高到极限。

  何清社拍着大腿,说道:“只要对钢厂,对镇上有好处,就值得努力。”

  钢厂去年产值接近一个亿,工业增加值超过三千万,与生产规模相当的增值税达到五百万,这是钢厂不管盈不盈利,都要上缴的基本税款。

  不过在分税制试点之后,这五百万的基本税款,梅溪镇就一点都享受不到,无论是新增加部分,还是返回基数,都给zhongyāng财入以及市县瓜分掉了。

  钢厂作为镇属集体企业,盈利部分自然都要算梅溪镇的非税收入。

  比起从这个地方扣几万、税源,从那个地方扣几千税源,真不如把钢厂好好的整顿,恢复盈利能力更重要。

  ***********

  杨海鹏得沈淮吩咐,倒是很早就到镇上,还特意去钢厂先找赵东。

  接到电话,沈淮就让杨海鹏跟厂财务科长钱文惠一起到镇上。他与何清社表示支持,但具体的公关工作还是要杨海鹏亲自去做,镇上跟钢厂这边,由郭全跟钱文惠配合……

  赵东还要主持生产上的整顿,正常工作时间根本就脱不开身。

  杨海鹏赶过来,除了钱文惠陪同外,熊黛妮也在。

  还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是杨海鹏的合伙人,今天紧跟着过来,也是要看一眼杨海鹏在梅溪镇的关系是不是过硬,以确定要不要把家底都拿出来入伙。

  “怎么,黛妮姐你这是到鹏海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