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也是海外人才

  吴海峰两鬓霜白,像犯了错似的坐在那里,也看着可怜,沈淮不得不承认自己心还不够硬:要不是在吴海峰刚才抬头的瞬间,眼神有些凌厉,几乎就要同情他了。

  这时,沈淮反复在心里qiángtiáo:坐在面前,是条随时会咬人的毒蛇。

  “小沈,你的额头是怎么回事?”吴海峰这才注意到沈淮的额头破了个口子。

  沈淮说道:“虽然有些累,但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真就能休息?刚刚在湖边坐了一会儿,没想到周秘书长也过去打电话。黑灯瞎火的,她撞了我,我撞到树,就把头撞破了,过来找张医生包扎一下。”

  沈淮轻描淡写的把刚才在湖边的事情简说了下,又说道:“我倒觉得翠湖周围要好好的做一下亮化工程,才能成为东华市民夜间休闲的好地方。这周边说是东华的市中心,但黑咕隆咚的,天黑就没有一个人影。这市中心的商业,夜间本是一个极重要的经营时间段,就差了这么一点,感觉就差好大一截。虽说这时候搞亮化工程,会给人说铺张浪费,但我觉得市里该投入的,也应该投入……”话闸子打开,就有意说多一些。

  “小沈对经济也很有研究?”吴海峰吩咐工作人员去唤醒张医生过来给沈淮包扎,让他坐下来,饶有兴趣的想听他多谈一些。

  以往除了吴海峰的亲信,谁能捞到在他跟前讨论经济问题的机会?

  就算陈铭德不死,就凭沈淮是陈铭德的秘书,也根本没有资格叫吴海峰和颜悦sè的听他谈东华的经济问题。

  只是这时候吴海峰有如落水狗,有着将来失势的悲凉,而且他还将最后一根稻草寄托在沈淮的身上,对沈淮的态度自然是异样的和霭。

  拉住沈淮说话,也是想从沈淮的只言片语里听到一个能安慰他心思的东西。

  “我在法国读的是城市经济与商业,到省经济学院教书也与商业经营有关,算是半吊子,谈不上什么研究。”沈淮说道。

  “哦,对了,你是省经济学院作为海外人才引进回国的,”吴海峰似乎想起些什么,“陈市长是学者型官员,能把你从省经济学院tiáo出来,带到东华,显然是看中你的专业。年轻人不要过度谦虚……”

  能让市委书记这么夸一下,谁都免不了会轻飘飘。

  之前的沈淮,在海外虽然就读的是城市经济与商业专业,但他哪里好好有读过半天的书?说是作为海外人才引进省经济学院教书,不过一些暗箱cāo作罢了。

  只不是这些年在海外生活的经历,烙印在记忆片段里,叫沈淮对海外的经济及社会现状,有一个直观的形象。

  融合两个人的记忆,也是常人绝不可能有的感受,好像是他将另一人的人生吸食了。

  沈淮真正的学术底子,一个是本科就读的冶金及工业技术,一个是在熊文斌支持下在职就读的工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到后期,熊文斌给tiáo虎离山的架空起来,市钢厂落下顾同等人的控制之下,沈淮为报考燕大博士研究生的相关专业,苦心自学了两年应用经济学。

  给吴海峰这么捧一下,沈淮也不会得意忘形的将专业知识大肆卖弄一番。

  在张医生过来,帮他清洗了一下伤口之后,沈淮就市商业中心区域亮化工程与城市商业促进的关系,简略的说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