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清穿大丫鬟(11)
唱唱反tiáo的御史们,如今拿他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就比如已经发展成每年都要派出去一批的留学生的这件事吧,有些个老学究老古董们是拼了命的上折子反对,大臣们也有一多半儿不认同,可是人皇帝一句,朕从自己个儿的内库出银子,让宗室的小子们出去见见世面。他们就没什么办法了。

  原本,道光皇帝也不是这么开放的皇帝,架不住拿人家手短啊。收青筝的银子越收越多,不收吧,又舍不得这么一份儿进项,收吧,就只好做人家的靠山。也不是没想过再扶植一些商家出来,只是没一个争气的,不是把本钱都贪光败光了,就是赔光了,有进项了几个,一年能交回来几万两银子,就要哭上一回穷。

  只能越来越依赖青筝,后来,朝庭自己实在办不好工厂,除了一些个必须握在手里的机械局,做枪做炮的那些,工厂就全下放到民间了。不过,在青筝与伍浩官还有一些外国友人的帮助下,给朝廷重新制定了税收系统。这两年,朝庭的商税大幅增加,有钱了,那些官员们哔哔的也就少了。

  如今,伍浩官心心念念,搭进去大半家产的铁路,终于要开建了。

  老头儿每天都处在一种特别兴奋的状态里,好像自己一辈子的人生价值总有找到了最好的实现方式,既能赚到钱,又利国利民。

  青筝是没有伍老头儿的那个兴奋劲儿,她如今的生活重点已经转到了办学校和做慈善上面了。其实做慈善也是为了能让穷苦的孩子有书念。开民智,是她的最大目的。

  小学五年制,中学五年制。

  她的学校是不教八股文的,除了国文,就是各种自然学科,工学数学啥的。说白了,就是不培养官员,在她学校里上学的孩子,都参加不了科举。

  所以,还真没有在意她办不办学校的,甚至巴不得她办得越多才好,她的学校收的学生多了,考科举的不就少了嘛,竟争不就小了嘛,这样,自家的孩子不是机会就更大了。

  青筝还办了大学,一样,不教八股。大学的入学考试也是自己出题,自主招生。因为没人管啊。反正青筝的丽泉大学学历,朝廷根本不承认,拿出去也当不了官,只能在工厂里找工作,或者是到各机械局、制造局里当技术员,谁在乎呢。

  不过,丽泉大学才刚刚建起来不久,入学考试非常非常严格,是要培养真正的人才的,毕业还要直接送到国外去留学三年。最开始,主要是为了培养老师。不然,以后随着学生的增加,老师会不够用的,刚开始,也没有几个科系,除了国文系师资力量比较雄厚,都是国内的名人大家,其它科系的教授,都还是以外国人为主呢,当然,在青筝的金钱攻势下,外国教授们可都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

  这就很好,要么说,人短视,就活该亡国呢。青筝是不知道朝庭里有没有看得长远,看得明白的人,反正表面上,是一个明白人没有,全都任她到处办学校,招学生。也可能是不想得罪她吧,毕竟,到了这时候,她的生活已经遍布各行各业,哪个大臣没得了她的好处,可能有看明白的,也不好说了。

  如今,只有小学的生源不愁,因为青筝不要学费,还供早中两餐,从丽泉学校,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毕业后,都可以优先进丽泉系的工厂上班,所以,不只是原本在丽泉的工厂做工的工人们把孩子都送到学校读书,就是那些穷苦老百姓们,也愿意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出路。

  只是中学的学生还不多,要再过上一两年,丽泉小学的毕业生多起来了,中学的生源才能多,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