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清穿大丫鬟(10)
然门市也开着,毕意走量还是得看批发。好在,这时候的老百姓,就认个便宜,没多久,市场也就找开了,倒是供不应求起来。

  清国的市场很大很大,青筝的工厂很大,可是那点儿产量扔到全国去,真是一点水花儿也泛不起来。

  王家跟青筝是合作伙伴,开始的时候,看着青筝的工厂挣钱,还不好意思也开同样的厂子跟青筝竟争,还是青筝跟王老爷子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来,为他家里明明有闲钱,又跟她这么熟,怎么不开纺织厂或是染厂。王老爷子才发现,青筝根本不在意竟争不竟争的。回头儿就组织家里的管事们买地建厂。但人家还是很讲究的,把厂子开到了山东,河南,并没有跟青筝开到一个地界儿。

  机械当然是从丽泉行进的,等厂子建好了,机械安上了,还求着青筝给派了几个伙计,过去教工人们干活儿。

  有了王老爷子这个例子,跟青筝熟悉的那些个商人们,都开始往跟青筝的产业贴边儿的方向靠拢,本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思,正好有青筝当先锋,趟好了路出来,跟着走就行,又安全,风险小,还挣钱,多好的事儿。

  像伍浩官那样的世界级首富,生意便天下,当然是看不上纺织厂,染厂这些小钱儿了,人家瞄准的可是机械厂,钢厂,锅炉厂那些个大买卖。他这种级别的商人,跟官府里那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消息特别的灵通。在知道道光皇帝有意修铁路,已经在京里小范围的办了一个学堂,招了几十个较开放的勋贵人家子弟进学堂跟传教士学外语,并且准备送出国留学,回来建铁路的事情之后,就瞄上了这门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