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少奶奶威武(4)
两年后, 龙门镖局已经发展成了北六省最大的镖局。
没错, 就是发展的这么快。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赶上了乱世,又是小冰河时期,连年的灾害,庄稼不收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跟着造反, 李闯的队伍越来越大, 又没有素质,烧杀抢掠的,干得都是土匪的行径,吃人的事儿都干。有一个地方, 能吃饱饭,还能给手下人庇护,有本事的人, 当然都愿意来。
地利,桃花堡离京城只有几百里,却又在李闯的势力范围边缘, 某种意思上来说, 算是个三不管地带。龙门镖局势力大, 两边儿都惹不起, 还都想拉拢,自然就成了一方势力,一不独立,两不反叛,就做自己的生意,当然也就没人自找麻烦。
人和,这个更不用说了,能保一方平安的势力,在乱世里那就是桃花源。随着主动归附的能人越来越多,龙门镖局虽然还叫镖局,实际早就不限在镖局之内了,整个桃花堡镇一直到大本营山沟沟里,都已经算是镖局的势力范围,山沟也有了名字,就叫龙门沟。方圆百里之内,闯军也好,官兵也罢,有青筝的金钱开路,再加上镖局大镖头们的面子,肯本没来来管。
气候不好,普通的粮食收成低,这个难不倒青筝。在自己能说了算的地方,qiáng制要求百姓们种植玉米和土豆、地瓜。在龙门沟里面,青筝还用上了化肥,产量提高了三倍不止。
两年下来,至少在桃花堡百里之内,没有饿死过人。
能被选进龙门沟,更是成了当地百姓们的最高追求。
因为龙门沟里不止粮食产量高,吃穿用度也比外面qiáng得多。已经成了百姓心里真正的桃花源了。
外面水深火热的,桃花堡这种相对稳定的地方,可不就越来越招人了嘛。
难民是一茬接一茬的往这边儿跑。
抱多大的碗,吃多少饭,救不了那么多人,青筝也是没办法。
“东主,外面儿的难民越来越多,马上就要入冬了,每天都有报上来的冻死饿死的人。原来桃花堡的百姓也都越来越不满难民们挤占了自己的地方。”于虎是于老镖头的小儿子,现在算是青筝的卫队长了。正在向青筝报告着最新的情况。
“原来的百姓不用管,告诉他们,不满意的可以走。要是全都不满意,那就我们走。方叔,咱们仓库里还有多少库存?赶在入冬之前还能建多少房子,最多还能收留多少人?”方叔是两年前投奔过来的,原来是做生意的,与任老爹也算旧识,现在管着后勤。
“房子倒是好说,人有的是,想建多少都行。主要是咱们的存粮不多。要保证龙门沟里卫队的口粮,哪怕剩下的人一天只按两顿稀粥算,顶多也就再能管上万八千人了。”方书把手里的账册翻了又翻。
“去外面买粮食呢?”青筝又问道。
“老百姓都没有存粮,有粮的都是些官绅老爷,全都存着粮食不肯卖。粮店里价格越来越高。咱们若是大量的买,只会把价格抬得更高,到时候城里的百姓不知道会饿死多少。”这就是现实,有钱有粮的不肯把粮食放出来,没钱的又没有粮食可卖,朱门酒肉臭,路有冷死骨。脑满肠肥的乡绅与饿得吃人的难民可能仅仅就是一墙之隔。
“闯军是不是已始开始屠城了?”青筝已经收到了消息,李闯手下的“义军”已经饿�
没错, 就是发展的这么快。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赶上了乱世,又是小冰河时期,连年的灾害,庄稼不收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跟着造反, 李闯的队伍越来越大, 又没有素质,烧杀抢掠的,干得都是土匪的行径,吃人的事儿都干。有一个地方, 能吃饱饭,还能给手下人庇护,有本事的人, 当然都愿意来。
地利,桃花堡离京城只有几百里,却又在李闯的势力范围边缘, 某种意思上来说, 算是个三不管地带。龙门镖局势力大, 两边儿都惹不起, 还都想拉拢,自然就成了一方势力,一不独立,两不反叛,就做自己的生意,当然也就没人自找麻烦。
人和,这个更不用说了,能保一方平安的势力,在乱世里那就是桃花源。随着主动归附的能人越来越多,龙门镖局虽然还叫镖局,实际早就不限在镖局之内了,整个桃花堡镇一直到大本营山沟沟里,都已经算是镖局的势力范围,山沟也有了名字,就叫龙门沟。方圆百里之内,闯军也好,官兵也罢,有青筝的金钱开路,再加上镖局大镖头们的面子,肯本没来来管。
气候不好,普通的粮食收成低,这个难不倒青筝。在自己能说了算的地方,qiáng制要求百姓们种植玉米和土豆、地瓜。在龙门沟里面,青筝还用上了化肥,产量提高了三倍不止。
两年下来,至少在桃花堡百里之内,没有饿死过人。
能被选进龙门沟,更是成了当地百姓们的最高追求。
因为龙门沟里不止粮食产量高,吃穿用度也比外面qiáng得多。已经成了百姓心里真正的桃花源了。
外面水深火热的,桃花堡这种相对稳定的地方,可不就越来越招人了嘛。
难民是一茬接一茬的往这边儿跑。
抱多大的碗,吃多少饭,救不了那么多人,青筝也是没办法。
“东主,外面儿的难民越来越多,马上就要入冬了,每天都有报上来的冻死饿死的人。原来桃花堡的百姓也都越来越不满难民们挤占了自己的地方。”于虎是于老镖头的小儿子,现在算是青筝的卫队长了。正在向青筝报告着最新的情况。
“原来的百姓不用管,告诉他们,不满意的可以走。要是全都不满意,那就我们走。方叔,咱们仓库里还有多少库存?赶在入冬之前还能建多少房子,最多还能收留多少人?”方叔是两年前投奔过来的,原来是做生意的,与任老爹也算旧识,现在管着后勤。
“房子倒是好说,人有的是,想建多少都行。主要是咱们的存粮不多。要保证龙门沟里卫队的口粮,哪怕剩下的人一天只按两顿稀粥算,顶多也就再能管上万八千人了。”方书把手里的账册翻了又翻。
“去外面买粮食呢?”青筝又问道。
“老百姓都没有存粮,有粮的都是些官绅老爷,全都存着粮食不肯卖。粮店里价格越来越高。咱们若是大量的买,只会把价格抬得更高,到时候城里的百姓不知道会饿死多少。”这就是现实,有钱有粮的不肯把粮食放出来,没钱的又没有粮食可卖,朱门酒肉臭,路有冷死骨。脑满肠肥的乡绅与饿得吃人的难民可能仅仅就是一墙之隔。
“闯军是不是已始开始屠城了?”青筝已经收到了消息,李闯手下的“义军”已经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