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七章 税收之道
“这是关于…….个人所得税?”
朱由校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税收历来是国家根本,想在这上面动都要慎重在慎重,这个税种本来只是朱由校提过一次,没想到徐光启却记下来,甚至还珍而重之的写到了奏折,打算明年开征这个税收。
“陛下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帝国公民,人人都有纳税的责任,故而老臣便打算开征这个税种。”徐光启解释道。
“士农工商,国之四维,没道理让商人独自承担国家财税重担,而其他人无动于衷,如此长久以往,必然招怨言。况且,如今审批的政策颇多,明年内阁的动作也大,若是以今年商税的额度,明年不一定够用,故而老臣才写了这个奏折。”
徐光启说的颇有道理,朱由校也听得连连点头,商税只是征收了商业上的税收,还有其他大把的人没有在征收范围之内,比如技艺高超的工匠,公务员,军人,水手,这些人占得比例不小。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去做商人的,其他工作也有人来干,此时出台个人所得税,正当其所。
“朕对征收个人所得税并无意见,只是有两个问题需要修改注意。”朱由校缓缓说道。
这番话让徐光启再度麻木,果然如此,他就知道,内阁制定的政策,没有一个是能一次通过陛下的眼睛的,每次都会被皇帝挑出各种各样的缺陷,没想到个人所得是这样简单的谁都也是如此。
“第一,就是个人所得税要设立一个起征点,大明百姓还是太穷了,若是无底线的征收,很快就会民不聊生,那些底层小吏压榨其百姓来,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税收之原则,当行天之道,而不应入人之道,如此方才是正道。以富人之多余钱财,成国家之大政,恤底层之百姓,这才是税收之真谛。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起征点?天之道?人之道?”徐光启若有所思的咀嚼者,起征点倒是个好办法,既能让税吏原理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底层百姓,而达到标准,通常都不是那么好惹,不是一些征税的小吏可以动的了的。
而后面的两句,则是将税收升华了,从本来的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理论层面,而这种理论,皇帝概括的十分贴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恰好和之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对,但是这两种思想却又莫名的融洽,这里面的内涵,让徐光启不由深思。
“第二个,就是农民个人粮食卖出去后,其所得不应当纳入个税征收当中,朕许诺天下百姓,农业税减免,就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再度去征收。朕不能失信天下之人。”朱由校掷地有声道。
他可不想学后世满清,让什么永不加赋成为一句笑话。
“陛下高信。”徐光启赞叹一声,然后将这两条记下来,这的确是非常中肯的建议。
“陛下,老臣事情已完,让给大都督了。”徐光启将笔记和奏折一收拾,然后行了个礼,将位置挪偏了点,把正中的位置让给了孙承宗。
“陛下辛苦了。”孙承宗行了个礼,颇有些关心的说道。
“无妨,政务要紧。不过朕年轻无事,徐阁老要不要回去休息。”朱由校揉了揉脖子道,做了一下午,脖子都酸了。
“�
朱由校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税收历来是国家根本,想在这上面动都要慎重在慎重,这个税种本来只是朱由校提过一次,没想到徐光启却记下来,甚至还珍而重之的写到了奏折,打算明年开征这个税收。
“陛下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帝国公民,人人都有纳税的责任,故而老臣便打算开征这个税种。”徐光启解释道。
“士农工商,国之四维,没道理让商人独自承担国家财税重担,而其他人无动于衷,如此长久以往,必然招怨言。况且,如今审批的政策颇多,明年内阁的动作也大,若是以今年商税的额度,明年不一定够用,故而老臣才写了这个奏折。”
徐光启说的颇有道理,朱由校也听得连连点头,商税只是征收了商业上的税收,还有其他大把的人没有在征收范围之内,比如技艺高超的工匠,公务员,军人,水手,这些人占得比例不小。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去做商人的,其他工作也有人来干,此时出台个人所得税,正当其所。
“朕对征收个人所得税并无意见,只是有两个问题需要修改注意。”朱由校缓缓说道。
这番话让徐光启再度麻木,果然如此,他就知道,内阁制定的政策,没有一个是能一次通过陛下的眼睛的,每次都会被皇帝挑出各种各样的缺陷,没想到个人所得是这样简单的谁都也是如此。
“第一,就是个人所得税要设立一个起征点,大明百姓还是太穷了,若是无底线的征收,很快就会民不聊生,那些底层小吏压榨其百姓来,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税收之原则,当行天之道,而不应入人之道,如此方才是正道。以富人之多余钱财,成国家之大政,恤底层之百姓,这才是税收之真谛。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起征点?天之道?人之道?”徐光启若有所思的咀嚼者,起征点倒是个好办法,既能让税吏原理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底层百姓,而达到标准,通常都不是那么好惹,不是一些征税的小吏可以动的了的。
而后面的两句,则是将税收升华了,从本来的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理论层面,而这种理论,皇帝概括的十分贴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恰好和之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对,但是这两种思想却又莫名的融洽,这里面的内涵,让徐光启不由深思。
“第二个,就是农民个人粮食卖出去后,其所得不应当纳入个税征收当中,朕许诺天下百姓,农业税减免,就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再度去征收。朕不能失信天下之人。”朱由校掷地有声道。
他可不想学后世满清,让什么永不加赋成为一句笑话。
“陛下高信。”徐光启赞叹一声,然后将这两条记下来,这的确是非常中肯的建议。
“陛下,老臣事情已完,让给大都督了。”徐光启将笔记和奏折一收拾,然后行了个礼,将位置挪偏了点,把正中的位置让给了孙承宗。
“陛下辛苦了。”孙承宗行了个礼,颇有些关心的说道。
“无妨,政务要紧。不过朕年轻无事,徐阁老要不要回去休息。”朱由校揉了揉脖子道,做了一下午,脖子都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