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第四百四十六 说服李世民
“陛下。”长孙无忌瞬间出了一身冷汗。
“父皇,您留在洛阳可以震慑吐蕃、吐浴浑,可保大唐西北边疆安宁,儿臣无此威势。儿臣去幽州建城设学、通商制律,教化蛮夷,这些事亦非父皇所长。”
李世民和大厅里的群臣听了,也都觉得李承乾所言有理。
“父皇,大唐如今的强盛来之不易。
自后汉末年数百年来朝政昏暗,中国分崩,无数雄杰为了帝位进行长达数百年的撕杀争斗,华夏一族几乎灭绝者达数次之多。
到了今日天命重兴中华,若我们只是一味的贪图物质享受,一味的好大喜功,我们就对不起这天命。
更对不起为了建立大唐、守卫大唐而流血牺牲的数十上百万将士。
孤王知道很多人都贪图安逸享乐,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牺牲的人,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牺牲的?
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下深功夫把大唐治理好,让全大唐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
靖边化夷,让后世子孙能安心发展。
大唐的建立不是为了让一些人穷奢极欲的,更不是为了让一些人整日蝇营狗苟的。”
“太子殿下修建真有这么急吗?”长孙无忌问道。
李承乾看他一眼,淡淡地道:“人心易变,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安稳日子过久了终究难保初心。”
有些事情开国时不做,后世就很难做成。
众人闻言不由都陷入沉思中,老人说: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贞观十六年,李世民也说过天下承平日久文恬武嬉,说什么最不可逆那就是人心了。
半晌,李世民抬头看着李承乾,然后缓缓起身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将他看一遍。
厅里百官也都看着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
最后,李世民抬头看着李承乾的脸,脸上露出感慨的神色道:“承乾,既然你已经长大了,要为大唐的千秋万代出力,朕就准你去幽州。”
停一下,继续道:“也许朕真的老了,也该替你守护京城了。”
“谢父皇!”
李世民不搭理李承乾,直接对马周道:“传朕旨意,立皇孙李厥为皇太孙。”
说罢便转身走了,只留给李承乾和厅里大臣一个背景。
“陛下!”
长孙无忌连忙跟出去。
“太子殿下,您真的要去幽州?”马周走到李承乾面前认真道。
李承乾点点头,发现所有大臣都正看着他,转身走回他的宝座坐下道:“大家商量商量怎么去吧。”
百官知道此事无可挽回,正要商量时,就听厅外传来一个内侍的声音道:
“太子殿下,兵部尚书李世绩传来紧急军情。”
“快呈上来。”李承乾道。
一个内侍忙去接过来。
李承乾打开一看,见是李世绩通过东宫设在幽州的飞鸽站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