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有百姓歌颂过舅舅?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果然能从善如流,忍不住暗暗给他点赞,后面又议了几件小事,李承乾也不在意都是马周他们拿主意。
李承乾心里则盘算着如何设立他的东宫内阁。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小内侍从外面进来禀道:“启奏陛下,沧州刺史薛大鼎历年的资料都在这里了。”
李世民闻言立即停住正在议论的事情大声道:“拿上来!”
李世民接过一叠旧纸,先看瞥一眼李承乾然低头看薛大鼎的履历资料。
殿里其他人也都伸长了脖子,等李世民看得结果,尤其是长孙无忌他一向自恃足智多谋,今天居然裁在了李承乾手下,这会儿再也不顾李承乾是他亲外甥和太子的身份,就是想看李世民否定了薛大鼎。
李世民一直低头看薛大鼎的资料半晌抬起头来,默默地把资料交给下首的长孙无忌,无限感叹地道:“确实是个良吏!”
长孙无忌接过薛大鼎的资料还没有看,就听见李世民这一句话有一种想吐血的感觉。
但是他依然坚持一目十行地把所有内容看完,待把薛大鼎的资料转交给高仕廉,眼神闪烁几下脸色就恢复了淡定。
众人看一圈也都心里暗叹,看来太子殿下也是下了工夫的。
薛大鼎字重臣出身河东薛氏,虽然一直在地方上做刺史,但他却是在李渊起兵之时就投靠李渊的人,武德四年时做山南道副大使,在当地招抚流民屯田充实国用,十分有政绩。
后来到了沧州做刺史,沧州在隋朝末年战乱中遭受人为祸害的非常严重,薛大鼎到了沧州发现流经沧州的无棣河河道堙虚后,洪水横流,一片荒凉景象。
于是薛大鼎就带领当地百姓开修无棣河河渠,使得由无棣河上通运河下通东海,除了减少本地水患,增加灌溉良田还使得东海的鱼盐直通内地。
沧州做为中转地经济自然就发达起来了。
李世民待诸人看完便问道:“诸卿以为这个薛重臣如何啊?”
长孙无忌一听心里暗不好,李世民又动了惜才的念头,连名字都不叫了,直接称呼他的字。
便连忙出声道:“薛大鼎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确实是个良吏。只是他一直做地方小吏格局不大,如何能一下提到朝廷六部里去呢?”
李世民听了点点头,没有吭声等其他人说话。
李承乾听见长孙无忌又跳出来跟自己作对,心中怒极也不等旁人说话,便直接质问道:“舅舅说薛大鼎是地方小吏?”
长孙无忌不为所动,只是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哼”李承乾见状冷哼一声道:“薛大鼎也是有大格局大谋略的人,只是没施展的机会罢了!”
“太子殿下倒是说说他什么大格局大谋略?”长孙无忌不阴不阳地道,他再也不打算忍受李承乾了。
“隋大业十七年高祖刚起兵时薛大鼎在龙门投唐报效,曾建言高祖当帅军西渡龙门,攻占永丰粮仓(在渭水入黄河处),然后布告天下,据关中财物以充军用,从而对长安城形成俯背扼喉之势,取而有之。
可惜当时高祖虽然非常赏识此计奈何军中诸将一意东下,后来我大唐为了西进长安可费过一翻工夫的,若那时能听
李承乾心里则盘算着如何设立他的东宫内阁。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小内侍从外面进来禀道:“启奏陛下,沧州刺史薛大鼎历年的资料都在这里了。”
李世民闻言立即停住正在议论的事情大声道:“拿上来!”
李世民接过一叠旧纸,先看瞥一眼李承乾然低头看薛大鼎的履历资料。
殿里其他人也都伸长了脖子,等李世民看得结果,尤其是长孙无忌他一向自恃足智多谋,今天居然裁在了李承乾手下,这会儿再也不顾李承乾是他亲外甥和太子的身份,就是想看李世民否定了薛大鼎。
李世民一直低头看薛大鼎的资料半晌抬起头来,默默地把资料交给下首的长孙无忌,无限感叹地道:“确实是个良吏!”
长孙无忌接过薛大鼎的资料还没有看,就听见李世民这一句话有一种想吐血的感觉。
但是他依然坚持一目十行地把所有内容看完,待把薛大鼎的资料转交给高仕廉,眼神闪烁几下脸色就恢复了淡定。
众人看一圈也都心里暗叹,看来太子殿下也是下了工夫的。
薛大鼎字重臣出身河东薛氏,虽然一直在地方上做刺史,但他却是在李渊起兵之时就投靠李渊的人,武德四年时做山南道副大使,在当地招抚流民屯田充实国用,十分有政绩。
后来到了沧州做刺史,沧州在隋朝末年战乱中遭受人为祸害的非常严重,薛大鼎到了沧州发现流经沧州的无棣河河道堙虚后,洪水横流,一片荒凉景象。
于是薛大鼎就带领当地百姓开修无棣河河渠,使得由无棣河上通运河下通东海,除了减少本地水患,增加灌溉良田还使得东海的鱼盐直通内地。
沧州做为中转地经济自然就发达起来了。
李世民待诸人看完便问道:“诸卿以为这个薛重臣如何啊?”
长孙无忌一听心里暗不好,李世民又动了惜才的念头,连名字都不叫了,直接称呼他的字。
便连忙出声道:“薛大鼎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确实是个良吏。只是他一直做地方小吏格局不大,如何能一下提到朝廷六部里去呢?”
李世民听了点点头,没有吭声等其他人说话。
李承乾听见长孙无忌又跳出来跟自己作对,心中怒极也不等旁人说话,便直接质问道:“舅舅说薛大鼎是地方小吏?”
长孙无忌不为所动,只是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哼”李承乾见状冷哼一声道:“薛大鼎也是有大格局大谋略的人,只是没施展的机会罢了!”
“太子殿下倒是说说他什么大格局大谋略?”长孙无忌不阴不阳地道,他再也不打算忍受李承乾了。
“隋大业十七年高祖刚起兵时薛大鼎在龙门投唐报效,曾建言高祖当帅军西渡龙门,攻占永丰粮仓(在渭水入黄河处),然后布告天下,据关中财物以充军用,从而对长安城形成俯背扼喉之势,取而有之。
可惜当时高祖虽然非常赏识此计奈何军中诸将一意东下,后来我大唐为了西进长安可费过一翻工夫的,若那时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