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峥嵘初露 众人改观
�是敬重的话,那么,他现在的眼神就是敬畏了。谁说百无一处是书生的,这书生杀起人来,比他们这些军户狠多了。

  “那一个怎么处置!?”赵贵问道。这态度,却是已经把余风真真正正的当做首领了。

  “留不得他的性命!”余风抹去嘴边的wū渍,想了想:“去看看竹竿,让竹竿上没有见血的兄弟动手!”

  赵贵心里一凛,却是什么话都不敢说,点点头,领命而去。

  没多时,几声凄厉的惨叫声响起,然后,戛然而止。

  “姐夫,姐夫,你没事吧!”赵登跑到余风的面前,关切的问道。他老被父亲在他耳边说余风如何如何的好,虽然是自家姐夫,但是小孩子好胜心qiáng,心里多少总有点不服气的,每次他父亲说起余风,免不得在心里嘀咕几句,“姐夫再好,也不过是个读书人,这读书识字,也就不说了,这上阵杀敌,总不会比我qiáng吧,咱家可是世世代代的军户!”

  就算是后来去请余风,在他心里,也不过是觉得自家的买卖,多个断文识字的人照看,总不会吃亏,说到底,在他的心目中,这次去灵山卖私盐,也就是把余风当做一个账房先生或者是挡箭牌之类的用。但是,这一场搏杀下来,小家伙算是彻底的服气了,敢情,自家姐夫还是文武双全的啊!

  “我没事,怎么样,怕不怕!”余风笑着问道。

  “刚刚开始有点怕,不过,后来就不怕了!”赵登倒是一本正经的回答:“姐夫都不怕,我当然不怕了!”

  掩埋了盐丁的尸首,众人再次上路,不同的是,大车的盐包下面,多了几把钢刀铁尺,而那些竹竿的前端,暗红的颜sè代替了白茬茬的断口。而众人的间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了,大家闷头闷脑的赶路,没人愿意多说话。

  崇祯五年,辽将孔有德率领着一万多人在登州作乱,攻城夺寨,裹挟民众,叛军迅速扩大到十万余人,现在整个山东都变成了一个大战区的模样,各处的兵马纷纷汇集登州平叛,各处的衙门也是对地方上严密监控,生怕有民乱发生,自从崇祯二年以来,山东各处大乱大乱不断,这些官员实在是不能大意,也不敢大意,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有些地方的民乱,和这孔有德的作乱,毫无关系,都是那些军纪涣散的朝廷军兵的胡作非为激发起来的。既然严密监控,而且到处响马,叛军,土匪横行,百姓们也轻易不敢离开所聚居的地方,大路小路都是人烟稀少,余风他们走的这个小路,除了刚刚遇见的那四个倒霉蛋之外就再也没有看见别的什么人。

  但是经过刚才的事情,大家对余风的态度已经是大变,以前余风问点什么,只有赵登赵莱才会主动回答,问道赵贵头上了,赵贵虽然也会回答,有点忌讳的东西,还是有点犹豫,但是,现在余风有意无意的问题,大家也都是有问必答,没有人再会质疑什么,忌讳什么了。

  余风这才是知道为什么赵家村是卫所所辖的军户,怎么平日里面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有,而军户们手里连把像样的兵器也是找不到了。大明的财政税赋,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都是在卫所的田地里面收取,军户的负担都是极重,而且军户不能脱籍,世世代代都要承受这苦处。

  大概百年前就开始,卫所的军官开始瞒报卫所户口,把属下的军户变成民户,只是这些民户不在官府的名册上,这些军户转变的民户还是耕种从前的田地,只不过交粮交钱的对象变成了军官们,比如说千户,比如说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