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购置军火
��下的军官都释放。反正上面就没打算严肃追究此事,否则可不会只将人拘押在标部大院,早就跟白雅雨一起押送到保定去了。

  目前还拘押在标部大院的起义军官还有六个人,其中三人是排长,另外两人则是营务处军官,只有一人是之前的队官。袁肃之所以希望尽快释放这些人,并不是为了解决标部的人手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是希望能缓解自己与革命阵营的对立关系,另外一方面则是考虑到民兵督练公所成立之后,那边需要人手帮忙。

  除了这件事之外,袁肃还向陈文年提出关于七十九标后勤统一化的建议。他兼任军需官的职责是潘统制亲自委任的,之前碍于七十八标和巡防营还有留驻的人在,所以不急着大刀阔斧的整改,如今这些人全部撤离了,标部这边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以前的后勤制度。

  陈文年很赞成这个建议,他这段时间处理营中公务时,也注意后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标部缺乏军官,所以张建功上任之后将标部的公用物资全部揽控在自己手上,其中是否有中饱私囊、以公谋私的情况谁都不好说。

  不管如何,陈文年本人是绝对不信任张建功,更何况潘统制已经明令委任袁肃为军需官,那军中物资自然应该交由袁肃来管理才是。

  在得到陈文年的支持之后,袁肃紧接着又透露了另外一个安排,他决定将军营中的用餐制度从一ri两餐改为一ri三餐,至于粮草问题自己会从民兵训练公所那边匀一部分过来。

  陈文年对这件事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只是询问了袁肃为什么要这么做。

  袁肃很清楚中国国内的现状,一ri两餐已经不仅仅是军中的传统,许多地方的老百姓也都是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太穷困。同时他也很清楚中**队的现状,抛开士兵普遍文化程度低下不说,身体素质也十分不济,不管是冷兵器战争还是近代战争,没有良好的体制就没有稳定的战斗力。

  一ri多加一餐看上去只是杯水车薪的功夫,但是袁肃相信这多多少少能改善士兵的体制,最起码也能改善军心和士气。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文年,陈文年沉吟片刻之后没有反对,只说这件事量力而为。

  事实上在袁肃心里,除了改善士兵生活条件之外,也想利用多加一餐来拉拢人心。虽然素ri这些士兵对他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但自己毕竟来七十九标没多久,要想真正掌握七十九标那必然要花心思去拉拢人心。

  又过去几天,袁肃原本打算尽快处理好七十九标的后勤事宜,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显然没办法及时顾及此事。

  安山镇张举人在一月九ri这天正式发丧,不仅在报纸上刊登了讣告,还派出家丁去附近有亲属关系的人家派发白帖。就连袁肃这个表侄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一张白帖,其实就算没有收到白帖,他照样会郑重的前往张府丧吊。

  除了这件事之外,静养了小半个月的林伯深在这天早上找到袁肃,表示他已经决定明天启程返回上海。这个消息对袁肃来说,要比去张举人家丧吊还要伤心和失望。虽然之前林伯深已经提过这件事,但是随着这段时间袁肃在滦州的事业逐步展开,他倒是真心希望林伯深能留下帮自己。

  在袁肃看来,能替自己挡子弹的至交除了林伯深之外没有第二个人,也就是说他在滦州最值得信任的人只有林伯深一个。在ri后发展的过程中,他非常需要一些像林伯深这样可以毫无顾虑掏心窝的亲信。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