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情怀
�忙,无法与你取得联系。既然在飞机上遇见,我想和你聊会儿,让你多了解我的祖父。”

  “外婆早已去世,不论我是否了解你的祖父,都没有什么意义。”

  话说到这份上,气氛俨然冷场。

  萧淮静静地看着林霂,过了片刻,那双本无波动的眼眸多了几分深沉:“我敬佩苏女士对感情的忠贞和执著,同时我认为她用一辈子光阴等待的未必是我的祖父,可能是一句音信,又可能是一个原因。毕竟在上世纪30年代,天底下没有那么多的负心事,大多数的人都在颠沛流离。”

  林霂意识到自己想问题过于片面,默默地端正了坐姿。

  萧淮见她的态度有所缓和,岔开一下:“我看见你晚餐几乎什么都没吃,是不是又生病了?”

  这个话题缓解了她内心的尴尬,“不是,我出发前在家里吃了许多零食,不觉得饿。”

  她回想起被空勤收走的餐盘里的熏肉香肠和牛排烧鹅,多讲了句:“好可惜,我只喝了点酒,其它什么都没吃。”

  “我看见了,你喜欢riesling。”

  他居然连这都注意到了。林霂有些意外,于是请教道:“萧先生,riesling为什么翻译成雷司令?这名字听起来冷冰冰,又有点傻傻的。”

  面对这个略钻牛角尖的问题,萧淮顿了一两秒,倾身靠过来。

  身体距离的减少导致心理距离的扩大,林霂感到不自在,然而是她主动发问,只能勉为其难忍住往后退的念头。

  他一开口,低低沉沉的嗓音拂落在她的耳畔,“我以为,无论是德意志国家抑或是日耳曼民族,给人的印象总是冷淡刻板,木讷呆滞。”

  这个回答有点出乎林霂的意料,她等他说下去。

  “我看过祖父的日记,他刚到德国时也经常被德国人的木讷呆滞所震惊。某天他去商店买东西,商品的价格是七十五芬尼,他付了一马克,店员居然拿出很多枚五芬尼,摆一枚五芬尼,说一声八十,再摆一枚,说一声八十五。”

  林霂的眼睛睁圆了些:“难不成店员打算摆到一马克,才知道要找二十五芬尼?”

  “对,就是这样。”

  林霂想了德国店员笨手笨脚摆弄芬尼的模样,无语地摇摇头,一转脸,发现萧淮在看着她。

  他好像是在笑,嘴唇弯出一抹似有若无的弧度,清澈明亮的眼眸噙着几许温柔,让旁人感到亲近。

  此刻的心态有点微妙,她对他的感觉少了一些生疏与防备,和他交流时也不再过分地拘谨自己。

  “萧先生,你的祖父叫什么名字?”

  “萧承翰。”

  “哪一年出生?”

  “1919。”

  “真巧,外婆也是1919年出生。我们的长辈订婚时都只有17岁。”

  林霂与萧淮渐渐聊开来。接下去的谈话内容涉及家族*,萧淮没有直接说出口,而是把祖父的生平事迹粗略地写在记事本。

  林霂看见了一段被时光尘封的故事。

  萧承翰跟随父母抵达德国之后并没有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