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往事
�子,施安来信儿说那里又有信儿传来了。”
篆儿的声音打断了裴彦馨的思绪,她回过神来看着篆儿手里的纸条。
裴彦馨接过纸条,只是扫了一眼便扔进火炉里烧了。
现在她已经不用抱着那本论语来回校对了,只要看一眼在心里想一下便能明白里面的意思。
而且她现在做这些不用再那么偷偷摸摸了,起码已经获得了祖父和父亲的默许。
祖父他们能有如此大的让步,是因为这三年里许若然又有过动作。
会试前夕,祖父经常会出门讨了老友的前些的一些卷案回来给大哥他们参读。
大哥他们也会借同窗往年一些好的答卷来辨析。
所以,他们的书房里几乎每日里都堆满了这样那样的题卷。
那时候,崔氏嫁进来有大半年了,虽然他们相处起来仍是淡淡的表面情,但是崔氏仍是很努力的表达着对这个家,对他们姊妹兄弟的善意。
这时裴彦馨到现在才开始愿意承认的事情。
大哥和二哥备考那段日子,崔氏会在自己的小厨房里做了点心,熬了汤派人给他们送去。
有一回,大哥二哥觉得这段日子快被折磨疯了,就瞅准机会偷偷溜出了府。
崔氏刚从石霜寺回来,求了主持开过光祈过福的玉坠子,想了想便亲自送了来。
她在大哥与二哥的书房后面的青石路上就能看到对面游廊上的情景,很快她就发现有个小厮不对劲,畏畏缩缩鬼鬼祟祟的让人感觉很不好。
崔氏加快了步伐,抄了小路早一步从后门进了院子。
当初为了督促大哥和二哥读书,这座书房是裴府最特别的建筑了。
书房落在院子的中央,四面都有一个大大的窗棂,只要窗户开着从哪里都能看到里面的模样。
那日,大哥二哥为了逃跑把窗棂都关上了。
据崔氏说,她当时就是躲在后面的窗棂下了。
果然,那小厮四处望了望,来到那座大书案前翻到了半天,最后那小厮从绣袋里抽出一个信笺状的东西,往那堆卷题里一塞,又顺手顺了个什么东西,便急匆匆的往外走。
当年崔氏觉得那小厮有古怪,一边打发丫鬟出去找人,一边让拖住了那小厮。
外院白总管一听此事也觉得蹊跷,又想着夫人亲身涉险惊出了一身冷汗,飞快的来到了大书房。
经过检查之后,发现那个信笺里放着一张上好的宣纸,宣纸上写着一些类似科举的题目。
白总管与崔氏不明就里,便把东西呈给了祖父和父亲。
祖父他们一时也没有看出其中蹊跷之处,只知此事可能藏着隐情。
无奈那个小厮什么都不说,他是个孤儿没有桎梏,也拿他没办法。
唯一与他还算亲近的只有汪嬷嬷,好像是他之前讨饭时饿晕了过去,汪嬷嬷发现了他救活过来,后来汪嬷嬷又求了祖母让他进裴府当差。
所以这小厮一直感激他。
祖父便让汪嬷�
篆儿的声音打断了裴彦馨的思绪,她回过神来看着篆儿手里的纸条。
裴彦馨接过纸条,只是扫了一眼便扔进火炉里烧了。
现在她已经不用抱着那本论语来回校对了,只要看一眼在心里想一下便能明白里面的意思。
而且她现在做这些不用再那么偷偷摸摸了,起码已经获得了祖父和父亲的默许。
祖父他们能有如此大的让步,是因为这三年里许若然又有过动作。
会试前夕,祖父经常会出门讨了老友的前些的一些卷案回来给大哥他们参读。
大哥他们也会借同窗往年一些好的答卷来辨析。
所以,他们的书房里几乎每日里都堆满了这样那样的题卷。
那时候,崔氏嫁进来有大半年了,虽然他们相处起来仍是淡淡的表面情,但是崔氏仍是很努力的表达着对这个家,对他们姊妹兄弟的善意。
这时裴彦馨到现在才开始愿意承认的事情。
大哥和二哥备考那段日子,崔氏会在自己的小厨房里做了点心,熬了汤派人给他们送去。
有一回,大哥二哥觉得这段日子快被折磨疯了,就瞅准机会偷偷溜出了府。
崔氏刚从石霜寺回来,求了主持开过光祈过福的玉坠子,想了想便亲自送了来。
她在大哥与二哥的书房后面的青石路上就能看到对面游廊上的情景,很快她就发现有个小厮不对劲,畏畏缩缩鬼鬼祟祟的让人感觉很不好。
崔氏加快了步伐,抄了小路早一步从后门进了院子。
当初为了督促大哥和二哥读书,这座书房是裴府最特别的建筑了。
书房落在院子的中央,四面都有一个大大的窗棂,只要窗户开着从哪里都能看到里面的模样。
那日,大哥二哥为了逃跑把窗棂都关上了。
据崔氏说,她当时就是躲在后面的窗棂下了。
果然,那小厮四处望了望,来到那座大书案前翻到了半天,最后那小厮从绣袋里抽出一个信笺状的东西,往那堆卷题里一塞,又顺手顺了个什么东西,便急匆匆的往外走。
当年崔氏觉得那小厮有古怪,一边打发丫鬟出去找人,一边让拖住了那小厮。
外院白总管一听此事也觉得蹊跷,又想着夫人亲身涉险惊出了一身冷汗,飞快的来到了大书房。
经过检查之后,发现那个信笺里放着一张上好的宣纸,宣纸上写着一些类似科举的题目。
白总管与崔氏不明就里,便把东西呈给了祖父和父亲。
祖父他们一时也没有看出其中蹊跷之处,只知此事可能藏着隐情。
无奈那个小厮什么都不说,他是个孤儿没有桎梏,也拿他没办法。
唯一与他还算亲近的只有汪嬷嬷,好像是他之前讨饭时饿晕了过去,汪嬷嬷发现了他救活过来,后来汪嬷嬷又求了祖母让他进裴府当差。
所以这小厮一直感激他。
祖父便让汪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