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结局
这话完全没错。梁大人先为史官,后为言官,在谰臣一路上,走得刚直不阿。然,若无过硬的水平,何来过人的胆量。正因为他往往能引经据点,让人无法反驳,才会屹立不倒。
所以,肖璃一眼便相中了他,委实是个再适合不过的人选。
肖璃要的是说实话的人,而不是向着自己的人。
“本王只问你,当年顺义帝龙潜之时,当朝有人提议立德光帝的皇次子——亦就是后来的顺义帝为储君。彼时,皇长子尚在,为何此提议竟被认可?”
祖制,肖璃还是要与人论一论祖制。无论武力最后如何强大,他都需要保证自己坚持的东西,在祖制上是立得住脚的。
梁大人一听,便知肖璃为何有此一问。他坚信,只要自己说实话,才不管对谁有利,他一直就是这么干的!
“皇长子体弱,此为一;顺义帝幼时便显出过人胆识,此为二。史书之上,关于册立太子,曾如此记载:德光帝设辩坛,皇长子派与皇次子派,激辩七个时辰,直至北极星闪耀夜空,此幕方落。激辩过后,中书省七臣当场投票,五票对两票,皇次子胜出,德光帝当场颁发诏书,公诸天下。史称‘德光之辩’”。
肖璃点点头:“此为祖制。”
又转头向季坤道:“季大人,祖制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未经辩坛,储君未明,本王何罪之有?若本王无罪,你们又为何要勤王?”
眼神冷冷地转向立了满屋了众臣:“莫非众位都认为,在册立太子一事上,只要与季大人景尚书意见相左,便是罪人?”
众臣诺诺,皆不知如何应对。景尚书心中着急,援兵迟迟不来,肖璃在此胡言乱语动摇军心,可别贻误了时机。
景尚书敲边鼓的机会来了:“皇长子体弱,其一虽同,可皇次子尚是嗷嗷待哺的小婴儿,请问王爷,如何看出其有过人胆识?此时不同彼时,辩坛一说,可谓强牵附会,完全不足借鉴。”景尚书几句,倒也铿锵有力。
季坤随后跟上,仰首挺胸道:“景尚书之言,果然词锋犀利,绝人远甚。既然临川王口口声声需有辩坛与投票,那今日恰好,上有皇上明断,下有百官为证,中书省之臣,当场投票便是……”
肖珞一直未语,一听此言,不免挑了挑眉,季坤居然敢如此大胆,是何道理?
却听季坤又道:“不过,有一事需要事先与临川王说明。方才,我们中书省众臣在宣明阁商议,临川王勾结乱党,试图挟天子以满足私欲,已将其逐出中书省,驱逐诏令在此。”
他居然变戏法似地从怀中摸出一纸诏书,神气地展示给众臣看。群臣顿时窃窃私语,原来中书省重臣竟然可以这样免掉,看来季景二人已经完全掌握了中书省。
“临川王不轨之心,路人皆知,整个京城,都已被勤王之士占领,各位最好惦量一下形势。”季坤收起诏令,得意洋洋地望着临川王。
好一个“路人皆知”,好像百官中也没几个知道。不过,临川王连验一下诏书真假的兴趣都没有,淡淡地道:“本王是不是被逐,你说了不算。就算本王的一票暂且保留,你也该凑齐其他几位大人,否则,当场投票云云,岂非可笑。”
“李相国、王大人、顾大人,皆有亲笔手书,人虽未至,手书却可以证明,他们都支持皇长子为储君。临川王可要�
所以,肖璃一眼便相中了他,委实是个再适合不过的人选。
肖璃要的是说实话的人,而不是向着自己的人。
“本王只问你,当年顺义帝龙潜之时,当朝有人提议立德光帝的皇次子——亦就是后来的顺义帝为储君。彼时,皇长子尚在,为何此提议竟被认可?”
祖制,肖璃还是要与人论一论祖制。无论武力最后如何强大,他都需要保证自己坚持的东西,在祖制上是立得住脚的。
梁大人一听,便知肖璃为何有此一问。他坚信,只要自己说实话,才不管对谁有利,他一直就是这么干的!
“皇长子体弱,此为一;顺义帝幼时便显出过人胆识,此为二。史书之上,关于册立太子,曾如此记载:德光帝设辩坛,皇长子派与皇次子派,激辩七个时辰,直至北极星闪耀夜空,此幕方落。激辩过后,中书省七臣当场投票,五票对两票,皇次子胜出,德光帝当场颁发诏书,公诸天下。史称‘德光之辩’”。
肖璃点点头:“此为祖制。”
又转头向季坤道:“季大人,祖制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未经辩坛,储君未明,本王何罪之有?若本王无罪,你们又为何要勤王?”
眼神冷冷地转向立了满屋了众臣:“莫非众位都认为,在册立太子一事上,只要与季大人景尚书意见相左,便是罪人?”
众臣诺诺,皆不知如何应对。景尚书心中着急,援兵迟迟不来,肖璃在此胡言乱语动摇军心,可别贻误了时机。
景尚书敲边鼓的机会来了:“皇长子体弱,其一虽同,可皇次子尚是嗷嗷待哺的小婴儿,请问王爷,如何看出其有过人胆识?此时不同彼时,辩坛一说,可谓强牵附会,完全不足借鉴。”景尚书几句,倒也铿锵有力。
季坤随后跟上,仰首挺胸道:“景尚书之言,果然词锋犀利,绝人远甚。既然临川王口口声声需有辩坛与投票,那今日恰好,上有皇上明断,下有百官为证,中书省之臣,当场投票便是……”
肖珞一直未语,一听此言,不免挑了挑眉,季坤居然敢如此大胆,是何道理?
却听季坤又道:“不过,有一事需要事先与临川王说明。方才,我们中书省众臣在宣明阁商议,临川王勾结乱党,试图挟天子以满足私欲,已将其逐出中书省,驱逐诏令在此。”
他居然变戏法似地从怀中摸出一纸诏书,神气地展示给众臣看。群臣顿时窃窃私语,原来中书省重臣竟然可以这样免掉,看来季景二人已经完全掌握了中书省。
“临川王不轨之心,路人皆知,整个京城,都已被勤王之士占领,各位最好惦量一下形势。”季坤收起诏令,得意洋洋地望着临川王。
好一个“路人皆知”,好像百官中也没几个知道。不过,临川王连验一下诏书真假的兴趣都没有,淡淡地道:“本王是不是被逐,你说了不算。就算本王的一票暂且保留,你也该凑齐其他几位大人,否则,当场投票云云,岂非可笑。”
“李相国、王大人、顾大人,皆有亲笔手书,人虽未至,手书却可以证明,他们都支持皇长子为储君。临川王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