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迎难而上
  车子一路开上高架桥。

  迎璟时不时地看初宁。第三回被抓包, 红灯停车的时候, 她突然拧过头,“总看我?有事?”

  两人的目光轻轻巧巧地碰上,想躲就显得欲盖弥彰。

  迎璟按下心头那点慌张,问她:“合同我签了, 那接下来我该干吗?”

  初宁给了个很无语的表情:“你问我?”

  迎璟觉得自个儿好像又犯蠢了, 于是哦了声, 即便没弄明白,也要装明白。

  到c航西北门下车, 初宁这回是真走了。直到车尾灯消失不见, 迎璟还盯着她走的方向半天没动弹。

  回到宿舍, 迎璟把晚上签的合同拿出来, 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看完得出一个结论, 还真是这样啊, 她出钱,他出力。也就是说,除了钱,别的事都得他自己来干。

  这个帽子压得有点儿重, 提振热情, 却也重担压肩。但很快, 前者的情绪占主要, 年轻人的士气容易被激发, 一条康庄大道金光闪闪地降临眼前, 仿佛迈开步伐, 就能平步青云。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迎璟做了几次深呼吸,然后打开电脑,豪情万丈地做起了计划书。

  第一步,当然是弄个团队。

  可问题来了,上哪儿招人呢?

  祈遇肯定是一个,这个项目的初始,就是迎璟和他一块儿做出来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论熟悉度,他能排前三。再加上他是典型的发奋图强类,专业知识极其扎实。没有比他再合适的人选。

  这事儿迎璟跟他一说,祈遇就答应了。

  “你需要我帮忙,我肯定会帮的。”

  “不是帮忙,你决定加入,就是一份子。无论什么结果,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迎璟很认真地纠正。

  祈遇点点头,他考虑比较全面:“团队建立好之后呢?实验室是否能获得学校批准使用?我们的仿真模型建立出来后,无可避免地要运用试车,数字设计体验系统、运算系统、远瞻一点,甚至到未来的人机工程分析系统,这些设备是很复杂的,我们往哪儿摆啊?”

  迎璟脑仁儿疼,双手搁腰上,抬头望天,“走一步看一步吧……咱们先把人招齐。”

  “可是……”

  “哪有那么多可是。”迎璟打断,道:“如果每一步都有条不紊地摆在那里,那就不叫科研创新了。”

  正是因为未知,才需要勇气踏出这一步。做都不去做,就永远是空中花园。

  就这样,迎璟开始了招人大业,而且场面异常火爆!

  被吸引来的学弟学妹特别多,大一大二,想着这是个好机会,甭管能不能真正倒腾出成果,挂个名号,毕业后找工作,也有拿的出手的东西可以吹一吹。

  “你为什么要读航空发动机专业?”

  答案五花八门——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模型,这是我的兴趣爱好。”

  “工科呀,以后好找工作。”

  “因为我爸爸在x航空公司有关系,毕业后就能去那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