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真相大白
�无限。
李莫愁说起那年绝情谷大火之后变故,杨过不胜唏嘘。他自嘲那年相见,竟是认不出人来。总算此时心情欢喜,话语间多是喜悦欢乐。
李莫愁取笑道:“你啊,还说什么无论我变成何等模样,都可以认出我来。偏偏我变成如今这样,你就吓得远远的。”杨过不甘示弱道:“那也未必。我虽然认不出你,但也是真心实意照顾你和绝儿好些年,也算补偿了吧。”
两人打情骂俏一阵,端是心中甜美至极。
李莫愁又问他武功,说起当日那套掌法。杨过便说思念故人,故而自创掌法。李莫愁道:“过儿,这掌法虽然精妙,但心意总归黯然,教人心中隐隐悲伤。”杨过道:“的确,我当初创这掌法之时,是以你当年的十三式武理为基础,心中尽是对你的思念之苦。如今老天垂怜,可我却犹是要记得这份突如其来的幸福。你既然说这掌法有黯然之意,那我便叫它黯然销魂掌好了。”
“黯然销魂掌?”李莫愁轻念了一声,却是笑道:“好,就叫黯然销魂掌。我有愁云十三式,你创黯然销魂掌,倒也是绝配了。”杨过点头应下,更是心中欢喜。日后更是共研同修,日趋不成,奇正相合,终成大道。
两人又说起往昔趣事,近年温馨,都是开心释怀。
杨过不忘自嘲耍宝,只道:“妄我自认聪明,竟是如此愚钝。你多次提点于我,我却茫然不知。我若再聪明一些,便可早早和你相认,唉,真是该死,该死。”李莫愁呵呵笑道:“你已经够聪明了,以为李莫愁死了,就娶个张无忧来做替代。我告诉你,我就是见你不专心,才不要告诉你的。”杨过哈哈大笑道:“原来是你最坏。那我可要罚你,罚你一辈子都不准再骗我,不准再离开我。”说完又将人搂紧,在额头上温柔亲了一下。
李莫愁倚在怀中,柔柔道:“那是自然,以后我们夫妻一体,没什么再能分开我们。你若要留在襄阳学你郭伯伯做个大英雄,那我便铁甲青衣仿效当年的安国夫人。若是你想游历江湖,那我便同你一起逍遥人间,做一对神仙侠侣。”说完,也自绕上他的脖颈,在他唇上轻咬了一口。
两人真是心里抹了蜜糖一般甜蜜,似乎世间再无大事。
如此幸福安逸,和美同气,转眼便是数年。数年间,两人同练武功,共育亲子,端是天伦享尽,羡煞神仙。
这一年,已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时值春意盎然,万物生辉,襄阳城的街道上熙攘一片,驴鸣马嘶,夹着人声车声,端是安详热闹。
城中一座府邸内,庭院中正有三个七八岁男女孩童练武。一个男童扎马自练拳脚功夫,一板一眼,有模有样,眉间隐隐粗豪之气,起手落脚无不认真。另两名童男童女却是手持木剑,互击比试。
只见两柄木剑挥舞交斗,相互撞击,发出托托之声,有时相隔良久而无声息,有时撞击之声密如联珠,连绵不绝。
庭院中凉亭内坐了两个夫人,自顾煮水饮茶,品点叙话,偶尔瞥眼转头,向三个孩童瞧上一眼,眼中微微含笑,意示嘉许。暖阳清风,落在两人发梢,轻轻拂过面容。一人美艳明丽,双眼灵秀至极,另一个却是面掩白纱,却也是美目流盼。两人举止大气,眉目能通心意,青丝绾正,却也是大好年华。若光从身形容貌上看,似乎才是三十四五。
那持剑女童圆圆的脸蛋,一双大眼黒溜溜的,这时累得额头见汗,左颊上一条汗水流了下来,直�
李莫愁说起那年绝情谷大火之后变故,杨过不胜唏嘘。他自嘲那年相见,竟是认不出人来。总算此时心情欢喜,话语间多是喜悦欢乐。
李莫愁取笑道:“你啊,还说什么无论我变成何等模样,都可以认出我来。偏偏我变成如今这样,你就吓得远远的。”杨过不甘示弱道:“那也未必。我虽然认不出你,但也是真心实意照顾你和绝儿好些年,也算补偿了吧。”
两人打情骂俏一阵,端是心中甜美至极。
李莫愁又问他武功,说起当日那套掌法。杨过便说思念故人,故而自创掌法。李莫愁道:“过儿,这掌法虽然精妙,但心意总归黯然,教人心中隐隐悲伤。”杨过道:“的确,我当初创这掌法之时,是以你当年的十三式武理为基础,心中尽是对你的思念之苦。如今老天垂怜,可我却犹是要记得这份突如其来的幸福。你既然说这掌法有黯然之意,那我便叫它黯然销魂掌好了。”
“黯然销魂掌?”李莫愁轻念了一声,却是笑道:“好,就叫黯然销魂掌。我有愁云十三式,你创黯然销魂掌,倒也是绝配了。”杨过点头应下,更是心中欢喜。日后更是共研同修,日趋不成,奇正相合,终成大道。
两人又说起往昔趣事,近年温馨,都是开心释怀。
杨过不忘自嘲耍宝,只道:“妄我自认聪明,竟是如此愚钝。你多次提点于我,我却茫然不知。我若再聪明一些,便可早早和你相认,唉,真是该死,该死。”李莫愁呵呵笑道:“你已经够聪明了,以为李莫愁死了,就娶个张无忧来做替代。我告诉你,我就是见你不专心,才不要告诉你的。”杨过哈哈大笑道:“原来是你最坏。那我可要罚你,罚你一辈子都不准再骗我,不准再离开我。”说完又将人搂紧,在额头上温柔亲了一下。
李莫愁倚在怀中,柔柔道:“那是自然,以后我们夫妻一体,没什么再能分开我们。你若要留在襄阳学你郭伯伯做个大英雄,那我便铁甲青衣仿效当年的安国夫人。若是你想游历江湖,那我便同你一起逍遥人间,做一对神仙侠侣。”说完,也自绕上他的脖颈,在他唇上轻咬了一口。
两人真是心里抹了蜜糖一般甜蜜,似乎世间再无大事。
如此幸福安逸,和美同气,转眼便是数年。数年间,两人同练武功,共育亲子,端是天伦享尽,羡煞神仙。
这一年,已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时值春意盎然,万物生辉,襄阳城的街道上熙攘一片,驴鸣马嘶,夹着人声车声,端是安详热闹。
城中一座府邸内,庭院中正有三个七八岁男女孩童练武。一个男童扎马自练拳脚功夫,一板一眼,有模有样,眉间隐隐粗豪之气,起手落脚无不认真。另两名童男童女却是手持木剑,互击比试。
只见两柄木剑挥舞交斗,相互撞击,发出托托之声,有时相隔良久而无声息,有时撞击之声密如联珠,连绵不绝。
庭院中凉亭内坐了两个夫人,自顾煮水饮茶,品点叙话,偶尔瞥眼转头,向三个孩童瞧上一眼,眼中微微含笑,意示嘉许。暖阳清风,落在两人发梢,轻轻拂过面容。一人美艳明丽,双眼灵秀至极,另一个却是面掩白纱,却也是美目流盼。两人举止大气,眉目能通心意,青丝绾正,却也是大好年华。若光从身形容貌上看,似乎才是三十四五。
那持剑女童圆圆的脸蛋,一双大眼黒溜溜的,这时累得额头见汗,左颊上一条汗水流了下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