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童言稚语
�使了。”秦氏心疼地看着女儿眉宇间掩不住的疲态。

  “娘,我这不是也没亏着吗?女儿今天有幸见着那位邓公子了!”想到邓长明,赵芳华因为疲惫而晦暗的目光转亮。

  “他对你印象如何?”秦氏也高兴起来,姑娘家嫁人,比投胎还重要。她如今能过得好、穿金戴银的。还不是嫁得好?

  “总之不会坏。”细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做派,赵芳华肯定的点点头,“还要多见几次才行。”

  “娘想办法让你去县城住一阵子!”赵秦氏生了三个儿子,都不是多能干的。唯独小女儿如同聚了天地灵气一般,长得貌美不说,脑袋瓜子还有用。

  “谢娘亲成全!”

  翌日,认过亲后,云峰就带着一家子回了县城。

  没了二房一家,整个小院安静了许多。

  “二婶在的时候,成天闹腾,我嘴里不说,心里还是觉得二婶实在是太闹腾了。现在二婶去了小桥镇,这院子里清静得反倒是像没有人气。”崔氏手上缝着一件可爱的小裙子,嘴里絮絮叨叨地对秋嬷嬷说道。“幸好还有嬷嬷陪着,要不然我说说句话都不知道跟谁说。”

  “看夫人这话说得,这左邻右舍的,夫人可以去走走。老奴听两位公子说,他们在书院还遇到过一个同住柳树胡同的同窗,夫人不如有时间去拜访一二?”秋嬷嬷打心底觉得,现在的这个主子,安静得有些过了。大户人家的夫人,那个不是成天你邀请我品茶,我邀请你赏花的?

  “夫人也可以问问大爷,平时关系相处得比较好的铺子可有与您说得上话的夫人,您结交一二,于自己,于大爷,都有好处。”

  “可是,上门见人,还得备礼,轻了也不是,重了也不是。”崔氏为难,她就是一个穷秀才的闺女。小时候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文钱来用。平时家里也很少走亲戚啥的。嫁到云家以后,样样都有定例。她只是研究了几本账册就上手了。

  到了县城,她才知道自己以前做的那些,有多么简单。到建安这么久,她也不是没想过出去看看。只是无例可循,实在是抓瞎了。

  “夫人,这个就要学了。”秋嬷嬷眼底泛起一丝笑意,她不怕主子笨,就怕主子自作聪明。相处这么久,她早把这一家子摸透了。大爷还好说,除了偶尔有点烂好心,在商场上混,果断和勇气不缺。这位夫人到底是小地方出来的。大场面没见过多少,一遇到紧要关头,估计就得抓瞎了。

  “夫人,这上门做客,普通人家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实用’二字。上等人家得顾着‘颜面’。您若是到两位少爷的同窗家去,不如买一些好用的纸墨。”

  “多谢嬷嬷,”崔氏将秋嬷嬷的话从脑子里过了一遍,认真对秋嬷嬷道。“嬷嬷,您说我是不是抽个时间去买些宣纸松墨在家里备着?以后回礼送礼都方便。”

  “这个还是让大爷去买吧,他对这些东西比您熟悉……”秋嬷嬷斟酌地说道,纸比较好买到上好的宣纸。墨,没有门路,买到的都是普通货色,给人送礼,好一点的人家都送不出手。

  “娘!娘!”孩童充满愉悦的声音渐渐靠近。云康欢快地跑进来,看到崔氏手上又是颜色鲜妍的布料,撇撇嘴,“娘又在给妹妹做衣裳!”

  “康儿这是羡慕了?”崔氏好笑的看着云康脸上的不自在,“笑笑长得快,自然要多做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