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世界(20)
国人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支持这些游击队,这些游击队的存在,可以拖住德意志大量兵力。

  英国还在国际上游说,四处宣扬德国威胁论。得到欧洲之外大多数国家支持,对德国进行谴责和封锁。但是效果很不明显,因为英国的封锁已经切断了德意志帝国的贸易通道。德意志帝国从海外进口的必须战略资源,比如钨矿等资源,都是通过中立国转口的,法国人是最大的中立国,而且跟德意志帝国有漫长的边界,互相之间有庞大的贸易,除非英国连法国也封锁了,否则不可能阻止德意志跟外界的沟通。

  英国人还没疯到将法国逼到德意志帝国一边。

  战争进行到第二年,英国还是只能被动防守,海军通过布雷封锁德意志港口,空军则始终以劣势兵力跟德意志空军进行空战。防御德意志帝国登陆演练不断进行,至于反击,英国国防部连计划都没制定,因为完全找不到可能的登陆方向。法国不参战英军就无处下脚,北欧国家被德意志帝国吓怕了,虽然没有结盟,可瑞典的工业和资源可是全力为德意志帝国生产军需物资,德意志帝国本国的工业甚至没有进行战争动员。

  德国都没用力,英国却疲于应付,这样的差距,让英国人很难乐观起来。但他们就是不服,不接受谈判。

  英国人找不到立足之地,德军给英国人制造了一个。德军在第二年夏天,悍然南下,侵入了瓦拉几亚平原,攻打这片平原,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农业用地,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拥有欧洲唯一的大油田。

  而这里是属于东罗马帝国的,东罗马帝国虽然衰弱,可跟英国结盟,之前为了不引来德军而没有宣战,英国人是支持他们不宣战的,因为担心一旦宣战,东罗马帝国保护不了自己的国土,油田反而落入德意志人手里。

  现在则没有选择了,德军的闪电战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控制了瓦拉几亚平原。可东罗马人顽强守住了巴尔干山脉,给英军登陆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第一批十万英军登陆,以及大量空军转场到这里,大大缓解了东罗马帝国的抵抗压力。

  英德在巴尔干地区大打出手,德军的机械化优势发挥不出来,英国人看到了胜利希望。

  英国的人力资源厚度比不上德国,但潜力很大。大量殖民地军队开始武装起来,许多斯拉夫游击队也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到英国,加入英军作战。

  战争打到第三年,英国人已经很确信自己不会失败了,因为经过惨烈的空战消耗,德军逐渐停止对英国实施轰炸,因为损失的飞机太多了,德意志的铝合金工厂已经供应不上。

  德军在东欧遭到的抵抗越来越激烈,因为他们对斯拉夫游击队进行报复式镇压,出现游击队的区域,平民也会被屠杀,反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游击队反抗。

  一些流亡海外的基辅罗斯帝国贵族,组建了临时政府,跟国内游击队建立联系,为他们筹款,支持他们继续抵抗。同时德军停止轰炸英国后,英国人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反而主动轰炸德意志地区,结果激怒了腓特烈,展开了反击,两国空战中断不到半年,再次开始爆发。

  两国之间也不是没有和谈的可能,只是英国不接受。他们对海峡安全有恃无恐,德意志帝国反而不太在乎英国,称霸欧洲大陆就够他们折腾了。但英国无法接受欧洲大陆有一个霸主。

  英国还可以借用世界资源打这场战争,因此自忖长期战争对英国有利。决定耗死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