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安慰恩公
  晨曦尚薄,莺啼婉转,小木屋上挂满了露珠,一团团雾气仿佛将小木屋置身于仙境,清晨的暖日更是带着些朝露的芬芳。

  晏安石推门而出,懒懒的伸展身子,眉宇间残留着倦意,没想到一夜未眠,看来很久不在家乡,无法适应家乡的气候,他自嘲一笑,到底何处才是自己的故地?

  呼,长吸一口清新的晨风,只觉胸肺一片舒缓,田野独特的气息直灌入鼻中,那是记忆中泥土的芳香,记忆中温馨的片段不停的在脑海里闪现,他脸上的笑意更浓。

  “恩公醒来了?”一道清脆的声音在晏安石耳边响起,声音中带着些忐忑之意,好似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绝美之余尚带着娇羞。

  胭脂矜持的站在晏安石身旁,手中端着刚刚淘洗好蔬菜的木盆,她的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这么些天,她总是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解救出来,很多时候,她还在想,这难道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梦终究有醒来的时候。

  所以她无比的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愿这个梦能做的更长远,做到自己含着笑离开这人世。

  晏安石满意的点点头,胭脂很懂得讨人欢心,也很勤快,他已经将对方当做自己女儿看待,晏安石一辈子效忠于国家,仅有一子,他的心拥有在国家的安危之上,但胭脂能填补上他心灵的空缺,那是一种纯净之极的感情,父女之间的感情。

  “胭脂,现在你做了晏家的掌灯丫鬟,就不能再用这个名字了,”晏安石若有所思。

  胭脂无比聪慧,立刻明白晏安石的意思,乖巧的笑道:“请恩公赐名。”

  晏安石沉吟半响,忽而道:“你原本的名字就不错,不如就叫晏芝吧,”说罢,在晏芝手心上写下晏芝二字,这两字虽然复杂,但晏芝何等聪慧,很快便记下来。

  “谢恩公赐名,”晏芝打心底里感激晏安石,毕竟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晏安石出手相助,而自己这个掌灯丫鬟,似乎并不像其他丫鬟一样没有地位。

  晏安石可是将她当做女儿看待,恐怕真正的子女,也就是这个待遇吧。

  晏芝道了谢,便去做家务,她从小到大照顾自己年迈病重的父亲,所以在照顾人这一方面,她有着自己的经验。

  晏安石迎着朝阳,开始阅读‘千秋史’以及‘治国略谈’。

  这两本书皆是前朝文官所书,千秋史乃是国史,历代国家的历史皆有记录,史官将当朝

  历史记录成书,本来不允许传阅,但是晏安石在朝廷文武百官中担任要职,这些国史自然会流入他手中。

  前朝的东西虽然用在当朝不太合适,但借鉴永远不会有时间差距,纵使再过千年,这些东西对后人仍然有用。

  晏安石阅读这些书籍,实则是在学习前朝的一些观点,如果将这些观点用在当朝,或许能避免很多错误的发生。

  可惜当朝皇帝已经昏庸无道,沉迷于酒色之中不能自拔,难以将他这样的忠臣重用。

  “罢了,罢了,天下之大,何愁没有去处,”晏安石眼中满是落寞之色,他一心为了朝廷, 却不料昏君当道,大志不得酬。

  治国略谈是前朝著名功臣张悦的随笔,当年张悦在朝廷为宰相,所著的著作不计其数,但大多已经被当朝皇帝所禁止,因为著作中所抨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