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都去东南沿海的地方打工去了,没人就没赋税,没赋税就没钱。没钱……人就出门去打工。

  这些年大唐的政策不一样了,不再用户籍制度将人捆绑在土地上。贞观初年制定的租佣调制度,已经名存实亡。至少,李二嘴里已经听不到这样的话。

  现在大唐全力鼓励工商业,因为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的种植。直接导致了大唐粮食产量呈爆发式的增长,粮食增产的同时,人口也在增加。

  贞观三四年出生潮的那波人口,已经长城了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除了在家种地,更多的就是出外务工。许许多多的农家孩子走进了工厂,甚至连女娃娃也进了纺纱厂,织布厂等等工厂。一个月的工资,比种地强多了。

  李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者,国朝的商业税已经达到了总税收的八成。照这样下去,农业税取消是个迟早的问题。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缴纳的皇粮国税,很可能就在李二的手里终结。一次酒醉之后,李二透露给李治的时间表是两年之后。为此,李二颇为自鸣得意。

  纵观历史上的历次国家动乱民众造反,无一不是农民活不下去。只要农民不参与,所谓的造反顶多算是叛乱。现在大唐军队,非常喜欢听叛乱两个字。除了西方在打仗,周边的国家全都匍匐在大唐的脚下瑟瑟发抖。

  关中府兵们企盼打仗,眼睛都快盼绿了。府兵制度制约着他们,只有打仗才能升官儿,只有打仗才能发财。敌人的脑袋就是钱,土地,可……现在他娘的没敌人。那帮王八蛋王爷什么的,也不怎么造反了。很久都没有传出外地有造反的消息,这让府兵们非常伤心。

  国家给的优惠政策,他们是轮不到的。府兵只能平时耕种为农,战时披甲为兵。国家因此不收他们任何赋税,如果家里有人出征,徭役也可以相应免除。不过他们也被死死的捆绑在土地上,去个长安都得跟校尉报备。更别说去东南沿海打工了!

  长安现在活计并不好找,很多工厂都搬去了东南沿海。云家的工厂则是搬去了登州,因为云家的许多原材料都是在北方。而且,登州有一条火车专用线,还有一座巨大的海港。号称北方第一大港口!

  最近甚至有人想要退出府兵户籍,贞观初年这可是人人都抢着要上的户籍。

  不过在军队大规模的精简之后,李二似乎并不担心府兵制度的崩塌。因为他在摸索一条职业军人的道路,现在十六卫的员额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曾经环布于长安周围的三十多万大军,目前裁撤的只剩下一半左右。不过战力却是不止提高了一星半点儿!按照李二的说法,面对当年窦建德的那数十万大军。只需要出动三万人马即可!

  强大的铁路系统,已经逐渐将整个帝国连接成一体。即便远在东南有人叛乱,关中的大军会在十天左右的时间赶到。在此之前,叛军将会遭到飞艇的狂轰乱炸。

  以前云浩说过,铁路是国家的大动脉,现在的李二深以为然。

  大唐帝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八千万。这是贞观初年的一倍有余,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几年之内,大唐的人口就会超过一亿。

  李二最喜欢听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治下又多了多少子民。要知道,这些人都是纳税人。人越多自己就越富有,至于土地。他有很多,只要是人民愿意,就可以领到自己的永业田和口粮田。当然,地点不是在关中。

  除了关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