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
�负责潮州府城的民政庶务。现在郑成功和这支大军需要他和杜辉坐镇城中,来威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物。而郑成功带来的部队,也很快就依令而行,取代了那些接受初步改编的镇兵控制了整个潮州府城。
兵营中的改编在第一时间得以展开,郑成功也下令打开了潮州城的七座城门,以便城内外百姓的货物、人员流通。
四镇兵马、三百骗城部队外加上正在接受改编的那两千潮州镇兵,郑成功在潮州府城的兵力已经超过了此前的车任重的两倍之多,自是有恃无恐。查阅了公文,到了下午的时候,陈凯便领着郑成功到广济门一游,那里是入潮后的必到之处,亦是明日郑成功邀请城内大族、士绅们饮宴时需要提前了解的一些东西,只是陈凯却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那座桥上。
“国姓可知这韩江的由来?”
“愿闻其详。”
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陈凯凝望着远处的江面,看着贯通两岸的桥梁、看着江上的行船、看着那些赖此生存的百姓,继而正色道:“韩江原名恶溪,乃是因为此处常有鳄鱼出没伤人的缘故。到了唐时,韩文公被贬至此,撰文祭鳄,并训练弓手捕杀,自此潮州人不复受鳄鱼之害,本地人感念韩文公的恩德,便将此江更名为韩江,以为纪念。”
潮州人感恩,对于韩愈推崇备至,光是府城一地,便有多处用以纪念韩愈的建筑,甚至就连南宋时才开始兴建的广济桥,本地人也一向是将韩愈的侄子韩湘子与其联系在一起,固执的称其为湘子桥。
陈凯言有所指,其中隐喻,郑成功焉能听不出来。顺着陈凯的视线,郑成功眺望着远处的江面,随即亦是郑重其事的说道:“那咱们就继承昌黎先生的遗志,为这潮州百姓诛灭那些霍乱地方的群鳄!”
兵营中的改编在第一时间得以展开,郑成功也下令打开了潮州城的七座城门,以便城内外百姓的货物、人员流通。
四镇兵马、三百骗城部队外加上正在接受改编的那两千潮州镇兵,郑成功在潮州府城的兵力已经超过了此前的车任重的两倍之多,自是有恃无恐。查阅了公文,到了下午的时候,陈凯便领着郑成功到广济门一游,那里是入潮后的必到之处,亦是明日郑成功邀请城内大族、士绅们饮宴时需要提前了解的一些东西,只是陈凯却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那座桥上。
“国姓可知这韩江的由来?”
“愿闻其详。”
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陈凯凝望着远处的江面,看着贯通两岸的桥梁、看着江上的行船、看着那些赖此生存的百姓,继而正色道:“韩江原名恶溪,乃是因为此处常有鳄鱼出没伤人的缘故。到了唐时,韩文公被贬至此,撰文祭鳄,并训练弓手捕杀,自此潮州人不复受鳄鱼之害,本地人感念韩文公的恩德,便将此江更名为韩江,以为纪念。”
潮州人感恩,对于韩愈推崇备至,光是府城一地,便有多处用以纪念韩愈的建筑,甚至就连南宋时才开始兴建的广济桥,本地人也一向是将韩愈的侄子韩湘子与其联系在一起,固执的称其为湘子桥。
陈凯言有所指,其中隐喻,郑成功焉能听不出来。顺着陈凯的视线,郑成功眺望着远处的江面,随即亦是郑重其事的说道:“那咱们就继承昌黎先生的遗志,为这潮州百姓诛灭那些霍乱地方的群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