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逆臣(二十七)
�城墙被炸塌了,城里的那点儿清军又如何能是那么多的明军的对手。
可是,武昌如斯,汉阳的城防可是要差上太多了,饶是城外的那些夔东明军,就凭着那些闯贼完全可以称之为是可笑的攻坚能力却仍旧将守军逼得险象环生,就连李本深都干脆住进了城门楼子里,现在陈凯和李定国的大旗已经出现在了汉阳城外,就连陈凯的那支威名赫赫的广东红夷炮队都就位了,只怕这汉阳城也撑不下几天了。
“唯死而已!”
昨夜确定了明军已经攻入了武昌城,李本深便来了一次,与他商议城防之事。临行前,只撂下了这么四个字儿。只是这话听在胡全才的耳中,却顿觉得有几分可笑——李本深可不光是高杰的部将,更是高杰的亲外甥,当初就是跟着高杰在李自成的麾下做流寇。等高杰给李自成戴了绿帽子,他便跟着高杰当了明军。再到后来,高杰死了,他又与李成栋、胡茂祯等人一并降了满清。
哼,做流寇的时候不愿为李自成效死、做明军的时候不愿为大明效死,现在当了清军却要为大清效死了。仅仅是因为汉军旗人的身份,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吧,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家卷都在北京城,若是敢降了明军,那家卷便难保了。
这一点上,他倒是未有之类的顾虑。可是,他从兵部主事这等一介卑官,十数年便超拔为湖广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确实,他所经历任皆不乏建树,由此才得以入了洪承畴的长沙幕府,可若非满清朝廷的信任,他又如何能做到这样的高位,只凭那洪承畴吗?
“千古艰难惟一死啊。”
这诗,是他去年听来的,据说是个南直隶的明朝遗民所作。记得当时他还笑话过,可是真的事到临头了,再回想起来,心境却已是大不同了。
“制军,周先生说有要事求见。”
“让他进来吧。”
一个湖广本地的儒生,入幕多年也不过只是个处理文桉的普通幕僚,没见得有什么过人之处,更多的还是在于拉拢湖广士大夫的政策而已。胡全才自也不觉得这个叫做周昌的平庸幕僚真的能有什么要事,但他现在心绪不佳,听上一些别的事情或许能调整些心情也说不定。
“学生周昌,拜见制军老大人。”
“周先生请起,不知周先生有何要事?”
“事关生死,学生烦请东翁屏退左右。”
此言即出,胡全才的目光瞬间便闪过了一丝惊讶,这个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幕僚,今天的气势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挥退了左右,他才叹了口气:“原来潜伏在我幕中的竟然是培公你啊。”
培公是周昌的表字,此间听得胡全才如是说来,他饶是早有准备,亦是难免心头勐震:“东翁想来也是知道的,那么多的情报泄露,也不是学生一个人能够做得下的。”
听的这话,胡全才目光闪烁,继而冷笑道:“我倒是小视你了。说吧,你们的那位总舵主想干什么,说完了本官亲自送你上路,也不枉你我宾主一场。”
这个历史上在三藩之乱时说服了王辅臣的小人物并没有想到与胡全才的对话竟然落得个这样的开局,所幸的是,他也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他了:“关于东翁,陈总舵主只在多年前说过一句胡全才人如其名,便再未提及过,至少学生所知只有这么一句。至于最近,李提督把这城守得那么严实,�
可是,武昌如斯,汉阳的城防可是要差上太多了,饶是城外的那些夔东明军,就凭着那些闯贼完全可以称之为是可笑的攻坚能力却仍旧将守军逼得险象环生,就连李本深都干脆住进了城门楼子里,现在陈凯和李定国的大旗已经出现在了汉阳城外,就连陈凯的那支威名赫赫的广东红夷炮队都就位了,只怕这汉阳城也撑不下几天了。
“唯死而已!”
昨夜确定了明军已经攻入了武昌城,李本深便来了一次,与他商议城防之事。临行前,只撂下了这么四个字儿。只是这话听在胡全才的耳中,却顿觉得有几分可笑——李本深可不光是高杰的部将,更是高杰的亲外甥,当初就是跟着高杰在李自成的麾下做流寇。等高杰给李自成戴了绿帽子,他便跟着高杰当了明军。再到后来,高杰死了,他又与李成栋、胡茂祯等人一并降了满清。
哼,做流寇的时候不愿为李自成效死、做明军的时候不愿为大明效死,现在当了清军却要为大清效死了。仅仅是因为汉军旗人的身份,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吧,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家卷都在北京城,若是敢降了明军,那家卷便难保了。
这一点上,他倒是未有之类的顾虑。可是,他从兵部主事这等一介卑官,十数年便超拔为湖广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确实,他所经历任皆不乏建树,由此才得以入了洪承畴的长沙幕府,可若非满清朝廷的信任,他又如何能做到这样的高位,只凭那洪承畴吗?
“千古艰难惟一死啊。”
这诗,是他去年听来的,据说是个南直隶的明朝遗民所作。记得当时他还笑话过,可是真的事到临头了,再回想起来,心境却已是大不同了。
“制军,周先生说有要事求见。”
“让他进来吧。”
一个湖广本地的儒生,入幕多年也不过只是个处理文桉的普通幕僚,没见得有什么过人之处,更多的还是在于拉拢湖广士大夫的政策而已。胡全才自也不觉得这个叫做周昌的平庸幕僚真的能有什么要事,但他现在心绪不佳,听上一些别的事情或许能调整些心情也说不定。
“学生周昌,拜见制军老大人。”
“周先生请起,不知周先生有何要事?”
“事关生死,学生烦请东翁屏退左右。”
此言即出,胡全才的目光瞬间便闪过了一丝惊讶,这个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幕僚,今天的气势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挥退了左右,他才叹了口气:“原来潜伏在我幕中的竟然是培公你啊。”
培公是周昌的表字,此间听得胡全才如是说来,他饶是早有准备,亦是难免心头勐震:“东翁想来也是知道的,那么多的情报泄露,也不是学生一个人能够做得下的。”
听的这话,胡全才目光闪烁,继而冷笑道:“我倒是小视你了。说吧,你们的那位总舵主想干什么,说完了本官亲自送你上路,也不枉你我宾主一场。”
这个历史上在三藩之乱时说服了王辅臣的小人物并没有想到与胡全才的对话竟然落得个这样的开局,所幸的是,他也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他了:“关于东翁,陈总舵主只在多年前说过一句胡全才人如其名,便再未提及过,至少学生所知只有这么一句。至于最近,李提督把这城守得那么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