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逆臣(十八)
sp;确实不够,清廷连败两战,可他们也不能闹得八旗离心离德,尤其是两蓝旗在这段时间的上蹿下跳大伙儿都是看在眼里的。

  可如此一来,受到处罚的就只有洪承畴、孙思克和长沙幕府逃回来的那些官员而已,实在说不过去。索尼此前就已经提出过建议,再把朝中的南方籍官员拉出来一批陪绑,反正等江南丢了,那些家伙也就信不过了,不如先下手为强。

  这个提议很不错,多杀点儿汉人官员,就可以遮掩下那些不便处罚的旗人,对清廷而言是有必要的。但是,经过了南北党争,如陈名夏、陈之遴之流的南方籍大老,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实在没办法再拉出来打一遍死老虎。可级别太低的,又起不到转移视线的作用……

  “皇上,宁完我那奴才与洪承畴应该是同党。”索尼阴揣揣的说出这话,鳌拜、遏必隆无不惊愕。

  满清初入关的顺治一朝,汉人官员主要分为三类,即辽东旧臣、北党和南党。南北两党顾名思义,便是以籍贯划分的,其中还能牵扯到一些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龌龊。而那辽东旧臣,则都是汉军旗人,系满清在辽东崛起以来得用的汉人官僚的集合。

  一如南党有陈名夏、陈之遴,北党有冯铨,辽东旧臣之中也同样存在着派系领袖式的人物,比如范文程、再比如少傅兼太子太傅前议政大臣国史院大学士宁完我。

  此间,遏必隆第一个反应过来,确实,洪承畴这个南党人物和宁完我这个辽东旧臣之间真的存在交集——后世说清承明制,其中主要的推手就是满清初期朝中的大批汉官,这里不分辽东旧臣、北党和南党,他们有志一同的推动清廷恢复明朝制度。

  但是,清廷之所以选择顺水推舟,实际上也并非是他们有多大的话语权,而是满清旧有的制度没办法应对关内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旁的不说,只说满语一项,很多汉人的东西,这种原始的语言压根儿就没办法解释,逼得他们不得不加大汉语、汉字的使用。

  双方的文明程度差距过于巨大,很多东西不是靠武力征服就能搞定的。可如果放任不管,汉人就可以从中挖空满清,相较恢复明朝的一些制度和使用汉语,这才是他们更加无法接受的事情。

  “不要在这上面牵连太多,只挑个一两件他们二人同做的,作为是同党的左证就够了。”

  满清仍旧是不能把制度退化回去,因为退化回去就等同于是自我阉割。而且,宁完我已经告老,换言之就是对满清没什么用了,可其他人则不然,牵连过多,反倒是会导致人心不稳。

  得到了顺治的肯定,遏必隆刚要应是,却看得索尼突然对他使了个眼色,他当即便反应了过来,其人的深意并不仅仅是找个名头够大的家伙出来顶雷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宁完我是汉军旗人!

  满清这个政权的核心国策就是防汉二字,这里面的汉指的从来不只是汉人那么简单,汉军旗人同样是需要极力防范的对象。光是在汉军旗的建立过程,对于那些汉军旗高官,皇太极就反复折腾过不知道多少次。就连宁完我也一度在最得器重之际突然被皇太极弃之不用长达八年之久,而理由竟然只是宁完我喜好赌博。

  有清一朝,对于汉军旗人的敲打也从未有少过。最出名的就是奴酋弘历,在位时将多达数十万汉军旗人清除出了八旗行列。正所谓:十全武功瞎凑数,艺术修养暴发户,吟诗四万无必读,卸磨杀驴我最强。

  两战下来,满洲、蒙古八旗损失过重,尤其是本就只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