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历史的辉煌
得中原霸主。”

  “可惜的是夫差好大喜功,导致后院起火。当初夫差将越王勾践和5000多疲惫不堪的士卒困于会稽山上时,没有一举将越国覆灭,导致后来勾践复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恢复了实力。谁能想到,当初那5000疲敝的士兵,战后竟有3000成为百战精兵。勾践以3000百战精兵为核心,重新整理了越**队,趁夫差北上之时,打败吴**队,攻破吴国,百战精兵第一次扬名。”

  “当然此时吴国的精锐在外,百战精兵的名声还不被大众认可。可几年后,勾践率领的以百战精兵为核心的越**队再一次打败数十万吴国劲旅,终于名声大振,终于彻底击败吴国,灭之,再没有给吴国一点机会。这就是百战精兵强大战力的典型事例,甚至有人说‘三千越甲可吞吴’,虽有些夸大,但却更传播了百战精兵的名声。”说道这里,白建歇了一口气。

  “什么吗,这句话明明是后人说的好不好,这个时候哪有这传言!”刘风心想,却是接着问道,“到了战国时期又是怎样的情形?”

  “到了战国时期,形势又是不同。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标志,预示着历史进入战国时代。这个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兼并战争,所剩国家只有十余个,各个诸侯的势力都大大增强。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各国的军队也不断增多。以前集全国之力不过数十万军队,到了战国,稍微规模大一点的战争就有上百万军队参与,精锐部队已是攻城略低的主流,普通军队只能用来守城。”

  “战国时期涌现了七个比较强胜的国家,齐楚韩燕赵魏秦,各自强盛一时。之前说晋国强大称霸上百年可不是吹嘘,三家分晋后形成韩赵魏这三个诸侯国,都能各自与其他各国争雄。即便是韩国势弱,也处于七大强国之中。”

  “这一时期,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高峰时期,儒道墨法、纵横、兵家、名家等等都着力宣扬自己的学说,而想要实现他们的理想抱负,就需要有一个强权的支持。所以当他们成功入驻一国之时,便开始改革,变法图强。”

  “这其中魏国最先改革,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田文等人改革变法,魏国很快富强起来,大力发展军事。尤其是吴起,作为兵家的代表,其练兵能力很强,以其独特的训练方法训练出的军队称之为武卒军,人称魏武卒,这些训练成军的魏武卒全都是精锐,魏国巅峰时期,仅仅魏武卒就多达百万。吴起在魏二十余年,与各诸侯大小76战,大胜64次,没有失败的先例,尤其是与秦国作战,夺地千里,甚至魏国在这新国土上专门设置了西河郡,负责对秦作战。这连连大战下来,魏武卒涌现的百战精兵就多达数万人。所以后来吴起被迫离开后,魏国依然称霸了数十年之久。”

  “其他各国也不甘示弱,百余年下来,齐国有邹忌、田忌、孙膑,曾大败魏国;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大增,剪灭中山,北扩胡地,地曾千里;燕国昭王曾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几灭齐国;楚国自吴起变法后,守旧势力被灭杀大部,亦开始强盛起来,兼之独处南方,势力增长很快;韩国虽积弱多年,亦有申不害,主政时期,诸国不敢侵韩;而秦国,自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始,一直贤人不断,所以能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

  “越是战乱,兵事的发展就越快。到了战国后期,战争已是动辄数百万的大战了。这么多人的厮杀,别说是百战精兵了,就是浴血雄兵都让各国杀出来不少,有的高达数千人。在这样的战争中,普通士兵基本上就是凑人数的,精锐士卒才是常态,百战精兵是主力,浴血雄兵是底蕴。”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