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九月初九。重阳登高望远日。

  素栀静静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铜镜中的那张清丽的容颜,微微失神。立在身后的琳琅依旧一身青衣,只是眉目间少了些许冷淡。“今日是重阳佳节,琳琅会为姑娘梳九百九十九下,祝姑娘长长久久,一切顺心。”看见镜中的女子冲她莞尔一笑,琳琅也笑着取了象牙梳将她的一头浓密秀发拢在一起,耐心地梳起来。

  “琳琅姐姐。”素栀看着镜中的自己,喃喃道:“你说,如果没有家人,这重阳节怎么过?”她说这话时,眼中是难以掩饰的悲伤。

  琳琅梳头的手势一顿,随即如常。她看看那眉目忧伤的美丽女子,不知怎样回答才能让她开心。正踌躇间,听见素栀又说道:“琳琅姐姐,你有亲人吗?”

  “没有。”琳琅回答,没有一丝悲伤。

  “那……你想他们吗?”

  “想,怎么不想?”她淡淡地笑了,极其温柔地笑了,好像想起了什么美好的事情。素栀从镜中看见了一个她平日从未见过的琳琅。现在的琳琅脸上再无冰冷,只是温柔如水的笑意。“琳琅的父亲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老实得很。还有一个弟弟,名叫姚远之,比琳琅小两岁。那时候琳琅十岁,弟弟得了恶疾。家里没钱治,就把我卖到了王府,换了些钱给弟弟治病。”

  素栀一愣,难道为了儿子就可以牺牲他们的女儿吗?琳琅小的时候就这样苦吗?“琳琅姐姐不怨他们吗?”素栀问她。

  琳琅笑着摇头:“那也是没办法的法子。要是没有钱,弟弟就治不了病了。况且,在家里,琳琅也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还不如在王府。虽然累些,却不用愁那些个温饱,比家里好的多了。”

  “琳琅姐姐的真名就是琳琅吗?”

  “不是,原来的名字叫……姚静之。后来到了王府,就赐了名叫琳琅。”琳琅脑海中小时的事一下子充盈了脑子,她难得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弟弟刚刚学写字,他聪明得很,记性也好得很。有一次他和邻居的孩子去野外玩耍,自己走丢了。娘怕他晚上被豺狼吃了,担心得不得了。第二天一早,他不光自己找了路回来,还带了四条大鱼,说是在湖里钓的。那离我们家足足有个八九里,他硬是自己摸回来了。”

  素栀不由得笑了:“你弟弟真聪明,,那后来……又怎么会都……”

  “后来,我也是听老乡说的。那时候,边界的蛮人屡屡入境烧杀抢掠。村子里的人避难去了。爹娘在路上被人杀害了,弟弟一人逃到大漠里去了,再也没出来过……大漠里是成群的饿狼啊……要是现在还活着,也该十七岁了。”

  素栀觉得发上有些湿润,抬头一看,竟是琳琅落泪了。素栀转身搂住了她,泪水也不由自主落下来了。不知是为了琳琅还是自己还是像他们这样过节的人们。

  “王爷说家宴后便来素心院。”琳琅帮素栀挽好菊瓣发髻,穿上水色礼服,插好了茱萸。

  素栀点点头,并不言语,转头出了屋子坐在了长廊的美人靠上。琳琅知道她为什么这样不开心。的确,毕竟素栀已是王爷的人了。可是王爷却一直没有给她一个名分。虽然府中人都知道王爷宠爱一个女子甚至把两个侧妃囚禁赐死了,可却不给她名分,依旧受到鄙夷和嘲笑。像这样的家宴,素栀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琳琅真不知道王爷到底是怎么打算的。除非,王爷不想让府外人知道,因为每每册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