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下)
脸,难保圣上不会恼。
刘墨林眼珠子一转,对张廷玉拱手道:“多谢张中堂指点。”
张廷玉点点头,半晌水湛领着三个皇子回来,叫二人进去,只见一条长长的大案上,排着十几幅写好的字,不是预计当中唐诗宋词的选句,刘墨林上前一看,心中大惊,你道水湛写了什么会令刘墨林如此心惊:
“士农工商皆是天朝百姓,书粟尺钱同为治国之本”
“ 半道运河通南北,一条商路贯东西”
……
林林总总,十几幅大字竟都是这些对子,诸位看官,您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奇怪,怎么这几幅平平常常,甚至是没几分文采的对子就令刘墨林如此吃惊的,这就要从古时说起,华夏大地,人分三六九等,三百六十行,也不是行行都贵重,就比如说这做官和读书吧,古人说的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光是因为读书能够入仕,能够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施展,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凡是读书人,凡是当官的,或者是家有两顷土地以上的地主,都享有特权,不纳粮,也不必服兵役。士农工商,说的便是阶级,士者为首,商者最末,重农抑商,世人似乎都认为商人好投机取巧,不事生产,却身负巨财,扰乱了社会秩序,这是千百年来被历史所认同的思想了,而皇帝陛下貌似是想要令士农工商地位平等,开发商路哇!
这是好事,最起码在刘墨林看来是好事,但是实施起来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无疑是触犯了士族的利益,他们人虽然不多,却掌握着国家绝大多数的权利和财富,施展的阻力可想而知。皇帝这是想借这个挑谁的字最好的契机把政策推行下去。
官员们想拍皇帝马屁就必然要说皇帝的字儿最好,但是选了皇帝的字就间接的承认了自己认同皇帝的想法,让朝堂上那些所谓的清官们有苦说不出!
如此看来,皇帝这是默认了自己将皇帝的墨宝泄露出去哇,刘墨林想着,大大方方的腾了一份儿其中意思比较明了的对子给高无庸,让他赶紧送了出去。
高无庸前脚出门,水湛后脚便从外面进来,后面跟着三位皇子,看了眼张廷玉和刘墨林,道:“探花郎,看过朕的字儿了?我朝的探花郎都是写字儿的行家,你说说,那幅字儿中了你的意啊?”
刘墨林听了水湛的话,知道他指的探花郎是安亲王贾化,笑着说:“陛下说笑话了,臣这两下子,哪里敢在方家面前卖弄,这世上,也只有安亲王能与您比肩了。微臣和张中堂挑来挑去,都挑花了眼了,这才挑出了四幅字,请皇上过目,看看臣等挑的是不是合适,再挂到广生楼上去。”
水湛闻言一看,四幅字刚好能将他即将推行的政策概括出来,暗道这刘墨林和张廷玉果然有眼色,点点头,道:“善。”
刘墨林将挑选出来的皇帝墨宝交给小太监,命仔细挂到广生楼上去。
半晌,太阳爬到中路,广生楼上面热热闹闹聚了京城里头所有六品以上的京官,对着广生楼上面的字幅指指点点,热闹异常。这皇帝的字幅也在授意下被传了出去,几乎人人皆知哪幅是皇帝的墨宝了。只是这里头的内容实在是令满楼想讨好皇帝的大臣们左右为难,你说不选皇帝的字儿吧,怕皇帝震怒,选皇帝的字儿吧,这内容实在是吓人,毕竟谁都不想跟银子过不去。
争来争去,终于有人说:“皇帝陛下让选的是字儿又不是文采,何必在乎内容呢,若是陛下借此事推行政令,我们只道是看字儿不看内容
刘墨林眼珠子一转,对张廷玉拱手道:“多谢张中堂指点。”
张廷玉点点头,半晌水湛领着三个皇子回来,叫二人进去,只见一条长长的大案上,排着十几幅写好的字,不是预计当中唐诗宋词的选句,刘墨林上前一看,心中大惊,你道水湛写了什么会令刘墨林如此心惊:
“士农工商皆是天朝百姓,书粟尺钱同为治国之本”
“ 半道运河通南北,一条商路贯东西”
……
林林总总,十几幅大字竟都是这些对子,诸位看官,您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奇怪,怎么这几幅平平常常,甚至是没几分文采的对子就令刘墨林如此吃惊的,这就要从古时说起,华夏大地,人分三六九等,三百六十行,也不是行行都贵重,就比如说这做官和读书吧,古人说的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光是因为读书能够入仕,能够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施展,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凡是读书人,凡是当官的,或者是家有两顷土地以上的地主,都享有特权,不纳粮,也不必服兵役。士农工商,说的便是阶级,士者为首,商者最末,重农抑商,世人似乎都认为商人好投机取巧,不事生产,却身负巨财,扰乱了社会秩序,这是千百年来被历史所认同的思想了,而皇帝陛下貌似是想要令士农工商地位平等,开发商路哇!
这是好事,最起码在刘墨林看来是好事,但是实施起来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无疑是触犯了士族的利益,他们人虽然不多,却掌握着国家绝大多数的权利和财富,施展的阻力可想而知。皇帝这是想借这个挑谁的字最好的契机把政策推行下去。
官员们想拍皇帝马屁就必然要说皇帝的字儿最好,但是选了皇帝的字就间接的承认了自己认同皇帝的想法,让朝堂上那些所谓的清官们有苦说不出!
如此看来,皇帝这是默认了自己将皇帝的墨宝泄露出去哇,刘墨林想着,大大方方的腾了一份儿其中意思比较明了的对子给高无庸,让他赶紧送了出去。
高无庸前脚出门,水湛后脚便从外面进来,后面跟着三位皇子,看了眼张廷玉和刘墨林,道:“探花郎,看过朕的字儿了?我朝的探花郎都是写字儿的行家,你说说,那幅字儿中了你的意啊?”
刘墨林听了水湛的话,知道他指的探花郎是安亲王贾化,笑着说:“陛下说笑话了,臣这两下子,哪里敢在方家面前卖弄,这世上,也只有安亲王能与您比肩了。微臣和张中堂挑来挑去,都挑花了眼了,这才挑出了四幅字,请皇上过目,看看臣等挑的是不是合适,再挂到广生楼上去。”
水湛闻言一看,四幅字刚好能将他即将推行的政策概括出来,暗道这刘墨林和张廷玉果然有眼色,点点头,道:“善。”
刘墨林将挑选出来的皇帝墨宝交给小太监,命仔细挂到广生楼上去。
半晌,太阳爬到中路,广生楼上面热热闹闹聚了京城里头所有六品以上的京官,对着广生楼上面的字幅指指点点,热闹异常。这皇帝的字幅也在授意下被传了出去,几乎人人皆知哪幅是皇帝的墨宝了。只是这里头的内容实在是令满楼想讨好皇帝的大臣们左右为难,你说不选皇帝的字儿吧,怕皇帝震怒,选皇帝的字儿吧,这内容实在是吓人,毕竟谁都不想跟银子过不去。
争来争去,终于有人说:“皇帝陛下让选的是字儿又不是文采,何必在乎内容呢,若是陛下借此事推行政令,我们只道是看字儿不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