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上)
“并未来得及去找,不知张大娘可是有合适人选。”

  张厨娘一听这话,暗道有门儿,遂笑道:“公子看我家媳妇儿如何?家里也有娃娃,惯是个会照顾人的,将来小姐大了,也有我那孙女来陪着做个玩伴服侍。”

  雨村闻言,有些意动,张厨娘是水湛找来的,厨艺为人皆不错,想来家世也清白,便开口道:“如此,便劳烦张大娘。”

  张大娘听闻雨村同意,心中高兴,回去便打发老头子回去告诉儿子让媳妇儿收拾收拾明儿个来上工,贾雨村这小四合院虽然不大,没有那公卿之家的恢弘,但难得的是工钱高,像她这样子的有技术的厨娘,一月三两月银,最重要的是家口简单,主人家也和善,自她来了这府里,从没见他打骂过下人。

  喜顺儿惯是个得力的人,雨村吩咐下去之后,立刻招呼着人把西厢房收拾了出来,又去坊市上采买了绣床棉被等物,一下午收拾的妥妥当当,当晚张厨娘便带着英莲住了进去。

  又因这院子里多了个女娃子,对英莲叫小姐,对雨村叫公子,多少有些乱了辈分,大家商量了一下,便统一改口叫雨村“老爷”,雨村初闻下人呼他“老爷”,唬了一跳,他如此年纪便被人称呼老爷了,多少有些不适应,但回头见被抱在厨娘怀里的英莲,暗道有了这小丫头,自己可不就成了老爷了嘛!

  将英莲安顿好,雨村便往姑苏去了信,恐信送不达甄家,便填了葫芦庙的地址,托方丈转达,甄家未出事便好,若出了事情,信送过去,也不会一场空,好歹能劳烦方丈帮忙寻一下甄老爷的下落。

  科考过后的三天休沐转瞬即过,雨村去吏部报了到,领了官凭文书,不日便要去翰林院报道。在吏部报到时,雨村意外碰到了张廷玉和沈近思,二人学问优渥,朝考俱考中了第二等,选庶吉士,获得了进入翰林院的机会。

  话说这朝考,加上殿试前三甲,成绩公分四等,第一等状元榜眼探花是不必参加朝试的,第二等可选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期间有老资格的翰林作一对一的教习,学习馆内各种文史典籍与政务,三年期满,成绩优异者可留在翰林院,授翰林院编修,正式成为翰林,朝中有“非翰林不为大学士,非大学士不入内阁”的说法,足见成为翰林后的光明前景,所以进入翰林院任职,是当世每个读书人的愿望。至于三年期满不能留在翰林院的二等进士,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也是前途一片光明。

  第三等进士,会被直接派往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学习观政,称为观政进士,他们就没有第二等进士从翰林院出来时那般好运了,说是观政,其实就是去学习,端茶倒水,跑腿打杂,而且并不一定会被留在这些机构,不定某些原因便会外派出京去当地方官。

  那第四等进士,虽然也是同上述人等一样会被授予七品官职,结果却是大不一样,他们同样是观政,却不是在六部,都察院这些中央机构,而是被遣到各省衙门,等候官职空缺,说不定便留在外省,一辈子都进不了京城。

  雨村与张廷玉沈近思虽然是同往翰林院报道,却并不是一个部门,三人到文选司签了到,领了翰林院官服,便分开了。

  换上翰林院官服,进入翰林院署堂,今科榜眼季愈已经在一边的椅子上等着了。雨村与季愈打了招呼,因与他不熟悉,那季愈也不甚热情的样子,便没有多寒暄,只在季愈对面下首位置座了。

  不消多时,汪绎从门口进来,果真是狂汪绎,还没等坐下,便开口道:“哎呀,雨村兄,退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