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
,月婉定尽心做好。”
太太鼻中哼了一声,没再说话。老太太道:
“这边的事完了,你去见见府上的两位姨娘吧。虽说不过是姨娘,不请安也可,但是她们都为邱府添了儿子,你也要尊敬她们。”
我点点头,行了礼告辞出来。想到太太似乎对我很不满意,虽然不明就里,但心中难免难过,却又当着丫环面不好表现出来,着实郁闷。
之后又去见府里的三姨娘和四姨娘。据雪烟讲,这三姨娘周氏是最厚道的,平日里也不跟别人争什么,又得一儿子,所以甚得老太太喜欢。
四姨娘张氏最得邱大人宠爱,据说原本是京城某位阁老府上的舞姬,一次邱大人去赴宴,看上了这舞姬,那阁老一方面跟邱大人私交甚好,一方面也有拉拢之心,便将这舞姬送与了邱大人。因为是阁老赠与的,邱大人还正规正距地行了娶纳之礼。这张氏也不负众望,第二年便添得龙凤胎,邱大人老年得子,既娇母又溺子,将张氏母子宠的不知天高地厚,经常在府上招惹是非。但因为有了儿女,老太太就睁一眼闭一眼。太太虽颇多不满,但又碍于张氏有阁老府的背景,也只得忍气吞声。
说到布政使府上的公子姑娘,总共有五位。长子就是我的丈夫邱连桐,三姨娘周氏的儿子邱连栋是三子,四姨娘张氏还育有一子邱连槐和一女邱涟漪。除了邱连桐体弱多病之外,其余几个公子年纪也都不大,还未谋差事,所以都住在府上。只有二公子邱连桅,据说他的母亲二姨娘当年因为得罪太太被赶到家庙带发修行,而他本人也被早早送到金陵一个亲戚家,很少回来。
我先是来到三姨娘周氏处,因为不用行大礼也不用奉茶,所以我只是请了安。
周氏打扮朴素,一身绣着飞云图案的铜色丝绸对襟长褂,头上一支缀有流苏的点蓝蝴蝶银钗,没有过多粉饰。
周氏十分热情地邀我坐下,我见炕桌上已经备好了茶点,也不好推辞,只得略坐一坐。刚坐下,外面便有人传到:
“姨娘,三公子来了”。
我朝门口看去,一位身着浅蓝色袍服的年轻公子走进来,见到我吃了一惊,旋即行礼道:
“这位必是大嫂了,邱连栋见过大嫂。”
我急忙还礼道:
“三弟客气。”
邱连栋道:
“都说大嫂乃宣隶府第一美人,昨日婚宴未曾看清,今日一见才知名不虚传。”
我不好意思地道:
“三弟谬赞了,那不过是市井间的笑话,不可当真。”
又坐了坐,便告辞出来,邱连栋一直送到门口,还与我约了改日过来喝茶。
雪烟打趣道:
“这三公子,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我们都只当他性格如此,原来是我们不够漂亮。今日见了奶奶,这话多的收不住了。”
我脸红道:
“估计因为我是新妇,才这样哄我的吧。”
说话间便来到了四姨娘张氏院子门前,刚要进去,却有一小厮伸手拦住道:
“我们太太正用饭呢,请大少奶奶西厢房稍坐,等小的们通传了,奶奶再去请�
太太鼻中哼了一声,没再说话。老太太道:
“这边的事完了,你去见见府上的两位姨娘吧。虽说不过是姨娘,不请安也可,但是她们都为邱府添了儿子,你也要尊敬她们。”
我点点头,行了礼告辞出来。想到太太似乎对我很不满意,虽然不明就里,但心中难免难过,却又当着丫环面不好表现出来,着实郁闷。
之后又去见府里的三姨娘和四姨娘。据雪烟讲,这三姨娘周氏是最厚道的,平日里也不跟别人争什么,又得一儿子,所以甚得老太太喜欢。
四姨娘张氏最得邱大人宠爱,据说原本是京城某位阁老府上的舞姬,一次邱大人去赴宴,看上了这舞姬,那阁老一方面跟邱大人私交甚好,一方面也有拉拢之心,便将这舞姬送与了邱大人。因为是阁老赠与的,邱大人还正规正距地行了娶纳之礼。这张氏也不负众望,第二年便添得龙凤胎,邱大人老年得子,既娇母又溺子,将张氏母子宠的不知天高地厚,经常在府上招惹是非。但因为有了儿女,老太太就睁一眼闭一眼。太太虽颇多不满,但又碍于张氏有阁老府的背景,也只得忍气吞声。
说到布政使府上的公子姑娘,总共有五位。长子就是我的丈夫邱连桐,三姨娘周氏的儿子邱连栋是三子,四姨娘张氏还育有一子邱连槐和一女邱涟漪。除了邱连桐体弱多病之外,其余几个公子年纪也都不大,还未谋差事,所以都住在府上。只有二公子邱连桅,据说他的母亲二姨娘当年因为得罪太太被赶到家庙带发修行,而他本人也被早早送到金陵一个亲戚家,很少回来。
我先是来到三姨娘周氏处,因为不用行大礼也不用奉茶,所以我只是请了安。
周氏打扮朴素,一身绣着飞云图案的铜色丝绸对襟长褂,头上一支缀有流苏的点蓝蝴蝶银钗,没有过多粉饰。
周氏十分热情地邀我坐下,我见炕桌上已经备好了茶点,也不好推辞,只得略坐一坐。刚坐下,外面便有人传到:
“姨娘,三公子来了”。
我朝门口看去,一位身着浅蓝色袍服的年轻公子走进来,见到我吃了一惊,旋即行礼道:
“这位必是大嫂了,邱连栋见过大嫂。”
我急忙还礼道:
“三弟客气。”
邱连栋道:
“都说大嫂乃宣隶府第一美人,昨日婚宴未曾看清,今日一见才知名不虚传。”
我不好意思地道:
“三弟谬赞了,那不过是市井间的笑话,不可当真。”
又坐了坐,便告辞出来,邱连栋一直送到门口,还与我约了改日过来喝茶。
雪烟打趣道:
“这三公子,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我们都只当他性格如此,原来是我们不够漂亮。今日见了奶奶,这话多的收不住了。”
我脸红道:
“估计因为我是新妇,才这样哄我的吧。”
说话间便来到了四姨娘张氏院子门前,刚要进去,却有一小厮伸手拦住道:
“我们太太正用饭呢,请大少奶奶西厢房稍坐,等小的们通传了,奶奶再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