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弓箭的学问
��”

  说完,她跑到栅栏边,将箭筒拿过来,一股脑儿将里面十几根箭全都倒了出来,然后蹲在地上,找了一阵,拿起三支,一一递给谢瑜看。

  “你看这支箭,明显箭头比一般的大,重量也更重,它尾巴上的箭片也更大,羽毛也更多;还有这支,箭头根本就没做好,都铸歪了,羽毛也是一边大,一边小;还有这个,箭头那么小,而且箭身比其他的还短一截。”

  谢瑜拿过来,仔细看过,果真如刘戎所言,三支箭,各有不同,并不规整。

  “你是说,箭有劣品,他们在滥竽充数?”

  “我问过管事儿的了。他说这么多箭,不可能每支都做到分毫不差,这些都是正常的。可我弄不明白,这样怎么能保证箭的精准度?”

  刘戎确实不明白,在她那个时代,每样东西都是流水线上生产制造。相同的东西,两件之间的差距,用肉眼几乎分辨不出来。

  她想不通,如果用古代这些粗制滥造的箭羽,就算奥运会的世界冠军来了,也未必能射得准吧?还怎么拿去打仗?

  刘戎以前不是搞体育的,一时之间,有点钻进牛角尖出不来的感觉,需要有高人指点一二。

  她正苦大仇深地托着下巴,冥思苦想。

  谢瑜忽然牵起她的手,“跟我走,带你去个地方。”

  “去哪儿?”

  刘戎被他带着在马路上左拐右转,最后连回去的路都认不清了。

  “怎么?怕我卖了你?”谢瑜微笑的模样,一如既往地阳光。

  “那也要有人买啊?当心卖不出去,还要一辈子管饭。”

  “呵呵,只用管饭么?那太轻松了,养你一个,我还是负担得起的。”

  刘戎嗤笑一声,“你没听老死说么?我餐餐顿顿都要有肉!”

  两人走了一阵,出现在眼前的,居然是军械所。

  谢瑜找到一个独眼的老勤务兵,对刘戎说:

  “这是王师傅,做箭二十年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他。”

  刘戎立即从箭筒中,拿出那三支各有差异的箭羽,递给他看,然后将自己的疑惑,一并说了。

  老王听完,哈哈大笑,“虽然这几支箭,各有瑕疵,但并不会影响它的飞行轨迹。”

  刘戎疑惑道:“此话怎讲?”

  “做箭最重要的,是平衡。你看这支箭头铸大的,相对的,它的箭片也更大,羽毛也更多,这是为了保持箭身的平衡。相反的,这支箭头小的,箭身就短。”

  刘戎霎时明白过来。她指着那只箭头有些偏重的箭,“所以这支箭的羽毛,一侧大、一侧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对头。”老王赞许地颔首,用一口流利地成都口音对刘戎讲,“你这娃子好动脑筋,一般人是从来不会问这些的。既然你来找我,我就详尽说给你听。”

  刘戎点点头,抱拳谢过,认真听他说:“弓箭一般分为四种:重弓、轻弓,重箭、轻箭。”

  刘戎眨眨眼,“这四种弓箭,若搭配不同,射出去的效果也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