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章、第一门雷击炮
�步外三发一中,轰烂了画着白圈的大石。
就在萧夜准备继续扩大郝永良小队的时候,他从加工中心的画面里,再次看到了一副新的军品。
在拿出这具名叫“雷击炮”的同时,萧夜向王梓良下了密令,详细调查这段时间,南面的各工坊里,到底是哪家給石磨用了外地的矿料,最好能查出矿料是哪里来的。
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是从碎石堡黄富贵那里,得到了一些矿料,来源萧夜知道了,是来自鞑子的双塔湖地区;而这种能产出雷击炮的矿料,更是让他心情急迫了。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军官,大尉尼古拉耶维奇。
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kg,射程为50~400m,射角为45°~65°。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81mm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
迫击炮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了步兵攻守兼备的利器。
萧夜拿到的第一个雷击炮,正是带缓冲器的81mm迫击炮,炮身、支架、底座分别放在三个铁箱内,加起来百多斤重量;那浑圆长型的炮弹,也就是开花弹,每个八斤多点,十个一箱。
等到崔红原马不停地地把十来个大小不一的铁箱子,从洞道里搬运出来,萧夜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雷击炮的使用方法。
雷击炮到手后,萧夜马上招来了郝永良,指着炮筒上镶着的射表,给他讲解了目标距离、高度、仰角的关系后,再演示了一遍装拆过程,剩下的,就看郝永良的悟性了。
和大明炮营里的炮手一样,萧夜知道,想要玩转这种雷击炮,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利索的,没有个半年左右的实弹演练,反复的操作,这门炮基本上就是摆设而已。
他只是了解雷击炮的使用,要想把炮打准了,还不如让郝永良他们上手,知识和技能是两码事。
在野外练过两次实弹的郝永良,今天就被拉上了演练场,不是萧夜自大,而是时间已经不多了;鹰爪堡那里,每天传回来的信哨里,都在增加着附近鞑子游骑的数量。
在这里打完了实弹,郝永良的小队,会下山直接去鹰爪堡,在那里加强石堡的守备力量。
热风呼呼扫面,环形壕沟里亲卫们举着步枪,已经到了各自的战位;他们后面的碎石地面上,清理出�
就在萧夜准备继续扩大郝永良小队的时候,他从加工中心的画面里,再次看到了一副新的军品。
在拿出这具名叫“雷击炮”的同时,萧夜向王梓良下了密令,详细调查这段时间,南面的各工坊里,到底是哪家給石磨用了外地的矿料,最好能查出矿料是哪里来的。
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是从碎石堡黄富贵那里,得到了一些矿料,来源萧夜知道了,是来自鞑子的双塔湖地区;而这种能产出雷击炮的矿料,更是让他心情急迫了。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军官,大尉尼古拉耶维奇。
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kg,射程为50~400m,射角为45°~65°。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81mm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
迫击炮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了步兵攻守兼备的利器。
萧夜拿到的第一个雷击炮,正是带缓冲器的81mm迫击炮,炮身、支架、底座分别放在三个铁箱内,加起来百多斤重量;那浑圆长型的炮弹,也就是开花弹,每个八斤多点,十个一箱。
等到崔红原马不停地地把十来个大小不一的铁箱子,从洞道里搬运出来,萧夜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雷击炮的使用方法。
雷击炮到手后,萧夜马上招来了郝永良,指着炮筒上镶着的射表,给他讲解了目标距离、高度、仰角的关系后,再演示了一遍装拆过程,剩下的,就看郝永良的悟性了。
和大明炮营里的炮手一样,萧夜知道,想要玩转这种雷击炮,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利索的,没有个半年左右的实弹演练,反复的操作,这门炮基本上就是摆设而已。
他只是了解雷击炮的使用,要想把炮打准了,还不如让郝永良他们上手,知识和技能是两码事。
在野外练过两次实弹的郝永良,今天就被拉上了演练场,不是萧夜自大,而是时间已经不多了;鹰爪堡那里,每天传回来的信哨里,都在增加着附近鞑子游骑的数量。
在这里打完了实弹,郝永良的小队,会下山直接去鹰爪堡,在那里加强石堡的守备力量。
热风呼呼扫面,环形壕沟里亲卫们举着步枪,已经到了各自的战位;他们后面的碎石地面上,清理出�